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简介:在机器学习领域,时域信号特征提取是数据预处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时域信号特征包括信号的基本特性量,如平均值、中值、峰值、谷值、峰谷差、方差、标准差、极值点、峭度与峰度、自相关函数、滑动窗口统计、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等。使用Python中的NumPy、Pandas和SciPy库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这些特征,并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准备数据。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Python进行时域信号特征提取,并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从原始信号中提取时域特征,这些特征对于理解信号的行为和模式至关重要。时域分析是指直接对信号在时间维度上的表示进行研究,不涉及信号在频域或其他域的转换。
信号的时域特征,如幅度、周期和形状等,可以反映信号的本质属性和关键信息。一个典型的过程开始于信号采集,然后是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比如去噪、滤波等,最终使用数学方法提取关键特征。
# 示例代码:简单的时域特征提取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signal是经过预处理的时域信号数组
signal = np.random.normal(0, 1, 1000)
# 计算信号的均值
mean_value = np.mean(signal)
# 计算信号的标准差
std_deviation = np.std(signal)
# 打印结果
print(f"Mean Value: {mean_value}")
print(f"Standard Deviation: {std_deviation}")
在上面的代码示例中,我们使用NumPy库来计算一个简单信号的均值和标准差。这只是时域特征提取的一个简单入门,后续章节将深入探讨更复杂的时域分析技术和相应的Python实现。
信号的周期性特征表明信号存在重复的模式或结构,这对于识别和预测信号行为至关重要。例如,心脏跳动产生的电信号可以显示出规律的周期性。另一方面,信号的趋势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信号中可能存在的长期变化或漂移。
# 示例代码:使用NumPy进行周期性分析
# 假设我们有一个周期信号周期为T,我们将检查其周期性
T = 100 # 周期长度
periodic_signal = np.sin(2 * np.pi * np.arange(0, 1000, 1/T))
# 使用相关分析检测信号的周期性
from scipy.signal import correlate
# 假设周期重复的模板信号
template = np.sin(2 * np.pi * np.arange(0, T, 1))
autocorrelation = correlate(periodic_signal, template, mode='full')
# 提取自相关结果的峰值,确认周期性
peaks = np.where(autocorrelation == np.max(autocorrelation))[0]
print(f"Detected periodicity at lags: {peaks}")
通过计算信号与自身或模板信号的自相关,我们可以估计信号的周期性。在上述代码中,我们生成了一个正弦波信号,并通过自相关函数检测其周期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掌握时域信号特征提取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Python进行实际的信号处理和分析。这为后续章节对信号进行更高级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umPy是Python语言的一个扩展库,它提供了强大的多维数组对象以及用于处理这些数组的工具。在信号处理中,NumPy数组常常被用来表示一维或二维信号数据。
在NumPy中,数组的表示方式与Python原生的列表有所不同,它更加紧凑,且在进行数学运算时更加高效。下面是一个简单的NumPy数组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一维数组表示信号数据
signal = np.array([1.0, 2.0, 3.0, 4.0])
# 打印该数组
print(signal)
输出结果为:
[1. 2. 3. 4.]
在信号处理的场景中,NumPy数组不仅可以表示离散时间信号,还可以表示连续信号的采样值。当我们从模拟信号中获取数字信号时,通常需要将连续信号转换为离散信号,这一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涉及到信号的采样和量化,而NumPy提供的数组对象可以很方便地存储和操作这些采样值。
NumPy提供了一系列的通用函数,也就是ufuncs(Universal Functions),这些函数可以对数组进行元素级的操作。这些操作在信号分析中非常有用,比如执行加法、乘法、三角函数、对数函数等运算。
以下是一个使用NumPy通用函数计算信号幅度的简单示例:
# 假设signal是上文创建的一维数组
amplitudes = np.abs(signal) # 计算数组中每个元素的绝对值,即信号的幅度
# 打印计算后的幅度数组
print(amplitudes)
输出结果为:
[1. 2. 3. 4.]
在更复杂的信号分析中,比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或离散余弦变换(DCT),NumPy的通用函数同样扮演着核心角色。利用NumPy库,可以轻松实现这些变换,进而分析信号的频域特性。
# 执行快速傅里叶变换
fft_result = np.fft.fft(signal)
# 打印FFT结果
print(fft_result)
通过这些基础的数组操作和通用函数的使用,NumPy库为信号处理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和计算效率。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使用Pandas库进一步处理和分析时间序列数据。
信号的平均值和中值是信号处理中经常涉及的基本统计量。它们分别描述了信号的集中趋势和抗干扰性,是信号分析不可或缺的基础计算。
平均值,通常指的是算术平均值,是一种衡量信号集中趋势的统计量。计算公式简单,即信号所有值的总和除以信号值的数量。其理论基础是期望值的概念,在数学上可以表示为E(X)。
在实际应用中,信号的平均值计算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实现。以Python为例,可以使用NumPy库进行高效的计算:
import numpy as np
# 假设s是一个NumPy数组,代表信号数据
s = np.array([1, 2, 3, 4, 5])
# 计算平均值
mean_value = np.mean(s)
print("The mean value of the signal is:", mean_value)
上述代码中, np.mean
函数是计算平均值的标准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各种长度和维度的信号数据。
信号中值是指将信号值按大小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它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尤其在含有噪声或者异常值的信号中,中值比平均值更具有代表性。
中值的计算和理论分析:
# 计算中值
median_value = np.median(s)
print("The median value of the signal is:", median_value)
这里, np.median
函数计算数组的中值。当信号包含异常值或数据分布偏斜时,中值通常比平均值更能准确反映信号的中心位置。此外,中值在信号处理中的稳定性使其成为异常值检测的一个重要工具。
峰值和谷值是信号中局部极大值和极小值的简称。它们在信号分析中代表重要的特征点,例如在心电信号(ECG)分析中,R波的峰值是检测心跳的关键。峰值和谷值的定位有助于识别信号的周期性特征、趋势变化和模式识别。
在实际信号处理中,峰值和谷值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Python代码实现:
from scipy.signal import find_peaks
# 以一个简单信号作为例子
signal = np.sin(np.linspace(0, 4 * np.pi, 200))
# 查找信号的峰值
peaks, _ = find_peaks(signal)
# 查找信号的谷值
valleys, _ = find_peaks(-signal)
print("Peaks positions:", peaks)
print("Valleys positions:", valleys)
这里 find_peaks
函数是SciPy库中用于查找信号局部极大值的函数。通过找出信号的峰值和谷值,我们可以对信号的波动特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信号的峰谷差是指信号中任意峰值与下一个谷值之间的差异。这是一个衡量信号波动幅度的重要指标,尤其在处理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信号时特别有用。计算峰谷差有助于信号异常检测和特征提取。
信号峰谷差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优化:
以下是实现峰谷差计算的Python代码:
# 计算峰谷差值
peak_valleys_diff = signal[peaks] - signal[valleys]
# 优化:仅保留正值(因为负差值没有物理意义)
peak_valleys_diff = np.abs(peak_valleys_diff[peak_valleys_diff > 0])
print("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aks and valleys are:", peak_valleys_diff)
上述代码计算了信号中峰值和谷值之间的差值,并通过绝对值函数 np.abs
来确保所有差值都是正数。这是计算峰谷差的基础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引入阈值或其他算法进行进一步优化,以适应特定的信号处理需求。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信号基本统计量的计算方法和重要性,下一章节将探讨信号的峰值、谷值以及峰谷差等其他高级统计特性。
信号统计特性分析是了解信号随机性和波动性的重要途径。通过统计特性,可以更好地对信号进行分类、识别以及在信号处理系统中做出预测和决策。本章将深入探讨信号的方差和标准差,以及如何检测信号中的极值点,从而获得信号数据的统计特性。
方差和标准差是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两个重要统计量。方差(Variance)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则是方差的平方根。在信号分析中,方差和标准差可以反映信号波动性的大小,是信号功率和噪声水平估算的关键参数。
方差 的计算公式如下: [ \sigma^2 = \frac{\sum_{i=1}^{n} (x_i - \mu)^2}{n} ] 其中,( \sigma^2 ) 表示方差,( x_i ) 是信号样本值,( \mu ) 是信号的平均值,( n ) 是样本数量。
标准差 作为方差的平方根,反映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是方差值的直观度量,其公式为: [ \sigma = \sqrt{\sigma^2} ]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NumPy库来计算信号的方差和标准差。使用该库中的 numpy.var()
函数可以计算信号数组的方差,而 numpy.std()
函数则用于计算标准差。下面是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 创建一个信号数组
signal = np.array([1, 2, 3, 4, 5])
# 计算信号的平均值
mean_value = np.mean(signal)
# 计算信号的方差
variance = np.var(signal)
# 计算信号的标准差
std_dev = np.std(signal)
print(f"信号的平均值: {mean_value}")
print(f"信号的方差: {variance}")
print(f"信号的标准差: {std_dev}")
在这段代码中, np.mean()
函数用于计算数组 signal
的平均值。然后,使用 np.var()
函数计算信号的方差,最后通过 np.std()
函数得到信号的标准差。得到的方差和标准差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号数据的离散程度和波动情况。
极值点检测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指的是在一个信号序列中找到局部最大值和最小值点的过程。在数学上,如果一个点的值大于其邻近点的值,则称该点为局部最大值;相反,如果一个点的值小于其邻近点的值,则称该点为局部最小值。
极值点检测在信号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和噪声抑制等领域。极值点的检测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梯度法、拐点检测、以及基于阈值的方法等。
在Python中,极值点的检测可以使用SciPy库中的 scipy.signal.argrelmax
和 scipy.signal.argrelmin
函数来实现。这些函数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信号数组中的局部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
下面是一个使用SciPy进行极值点检测的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scipy.signal as signal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创建一个信号数组
signal = np.array([1, 3, 7, 2, 5, 6, 4, 3])
# 使用scipy.signal找到局部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的索引
maxima_indices = signal.argrelmax(signal)[0]
minima_indices = signal.argrelmin(signal)[0]
# 找到对应的极值点
maxima = np.take(signal, maxima_indices)
minima = np.take(signal, minima_indices)
# 绘制信号和极值点
plt.plot(signal, marker='o', label='信号')
plt.scatter(maxima_indices, maxima, color='red', label='局部最大值')
plt.scatter(minima_indices, minima, color='green', label='局部最小值')
plt.legend()
plt.show()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导入了必要的库,然后创建了一个信号数组。通过 signal.argrelmax
函数和 signal.argrelmin
函数,我们分别找到了信号数组中的局部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的索引。然后,我们使用 np.take
函数获取了这些极值点,并使用matplotlib库将信号和极值点绘制成图。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信号中的重要特征,比如周期性、趋势和异常变化,对于进一步分析信号的行为模式非常有用。
在结束本章节内容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总结一下前面讨论的关键点:
| 概念 | 定义 | Python函数 | 作用 | | --- | --- | --- | --- | | 方差 | 数据分散程度的平方和平均值 | numpy.var() | 衡量数据离散程度 | | 标准差 | 方差的平方根 | numpy.std() | 直观反映数据离散程度 | | 极值点检测 | 在序列中找到局部最大值或最小值 | scipy.signal.argrelmax, scipy.signal.argrelmin | 识别信号特征和模式 |
本章节通过理论阐述结合具体代码示例,展示了信号的方差和标准差计算方法以及极值点检测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的统计分析技术。在下一章,我们将继续探讨信号的高阶统计特性,包括峭度与峰度特征分析以及自相关函数分析等内容。
在信号处理领域中,峭度(Kurtosis)和峰度(Skewness)是描述信号分布形状的两个重要统计量。峭度是衡量信号分布尖峭或平坦程度的指标,而峰度则是衡量信号分布对称性的指标。这两个高阶统计特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号的概率分布特征,特别是在分析非高斯噪声信号时尤为重要。
峭度是四阶中心矩的无量纲形式,它表明信号分布的尖峰或尾部(重尾)特征。一个具有正峭度的信号意味着其分布相对于正态分布有更厚的尾部,反之,负峭度则意味着信号分布的尾部比正态分布薄。峰度描述的是分布的偏斜程度,正峰度表示右尾长于左尾,负峰度则相反。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利用SciPy库中的 scipy.stats.kurtosis
和 scipy.stats.skew
函数来计算信号的峭度和峰度。这两个函数都是针对样本数据的,并提供了调整参数来控制计算方法和返回值。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Python代码示例来计算信号数据集的峭度和峰度: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cipy.stats import kurtosis, skew
# 生成一组信号数据
signal = np.random.normal(0, 1, 1000)
# 计算峭度和峰度
signal_kurtosis = kurtosis(signal)
signal_skewness = skew(signal)
print(f"Kurtosis: {signal_kurtosis}")
print(f"Skewness: {signal_skewness}")
在这里, kurtosis
函数默认计算的是调整后的峭度值,即减去3以使正态分布的峭度为0。 skew
函数计算的是样本的峰度,也可以通过 bias=False
参数来获取总体峰度值。
在实际信号分析中,峭度和峰度不仅用于表征信号的概率分布,还广泛用于信号去噪、异常检测和故障诊断等领域。例如,一个正常工作的设备产生的信号峭度往往较低,而出现故障时,峭度值可能会升高,因为信号中包含了更多高频噪声或冲击噪声。
在机器学习领域,这些统计量可以作为特征向量的一部分输入到分类器中,以帮助识别和区分不同的信号模式。正确地理解和计算峭度与峰度,能够提升信号处理和分析的效率与准确性。
自相关函数是信号分析中描述信号自身相似程度随时间延迟变化的函数,它能够揭示信号的周期性和频率成分。自相关函数在时间序列分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用于检测信号中重复出现的模式和周期性成分。
自相关函数的数学定义为信号序列与其自身在不同时间延迟下的乘积的平均值。对于离散信号 s(n)
,其自相关函数 R(τ)
计算公式如下:
graph TD
A[自相关函数 R(τ)] -->|定义| B[信号 s(n) 在时间延迟 τ 的自相关]
B -->|公式| C[R(τ) = Σ s(n) * s(n+τ)]
C -->|其中| D[τ: 时间延迟]
D -->|Σ: 求和符号]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离散信号,我们通常使用循环或向量化的方法来计算其自相关值。
自相关函数在信号处理中有多种应用,包括确定信号的周期性、分析信号的重复模式以及作为滤波器设计的基础。自相关函数的峰值对应于信号周期性的周期,这对于语音分析、地震数据处理和生物信号分析等领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使用NumPy计算自相关函数的Python代码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ompute_autocorrelation(signal, max_lag):
"""计算离散信号的自相关函数"""
n = len(signal)
signal = np.asarray(signal)
mean = np.mean(signal)
autocorr = np.correlate(signal-mean, signal-mean, mode='full')
return autocorr[len(autocorr)//2-max_lag len(autocorr)//2+max_lag+1]
# 生成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示例
t = np.linspace(0, 1, 1000, endpoint=False)
signal = np.sin(2 * np.pi * 5 * t) + 0.5 * np.sin(2 * np.pi * 20 * t)
# 计算自相关函数
autocorr_values = compute_autocorrelation(signal, 100)
# 绘制自相关函数图形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figure(figsize=(10, 6))
plt.plot(autocorr_values)
plt.title('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plt.xlabel('Lag')
plt.ylabel('Autocorrelation')
plt.grid(True)
plt.show()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函数 compute_autocorrelation
来计算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然后,我们生成了一个包含两个频率分量的正弦波信号,并计算了该信号的自相关函数。最后,我们使用 matplotlib
库绘制了自相关函数的图形。
通过观察自相关函数图形,我们可以确定信号的周期性特性,并进一步进行信号特征的提取和分析。
滑动窗口技术是一种在时间序列数据上应用的统计方法,它通过在数据流上滑动一个固定大小的窗口,收集窗口内的数据点,并对这些点执行统计分析。滑动窗口可以是时间窗口或数量窗口,窗口内的数据可以是最近收集的数据点,也可以是按照特定规则选择的数据子集。
滑动窗口技术能够捕捉到数据流中的动态特性,适用于处理不断增长的数据流或具有时间序列特性的数据集。在信号处理中,滑动窗口技术被用来进行时变统计分析,如在通信系统中对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进行监测。
假设我们有一个实时信号处理系统,需要监测其信号的平均功率,并在功率超过预定阈值时发出警报。这时,滑动窗口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的滑动窗口计算信号平均功率的实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def sliding_window_average(data, window_size):
"""
计算滑动窗口内的平均值
:param data: 输入数据数组
:param window_size: 窗口大小
:return: 平均值数组
"""
averages = []
for i in range(len(data) - window_size + 1):
window = data[i:i + window_size]
averages.append(np.mean(window))
return averages
# 示例信号数据
signal_data = np.random.normal(0, 1, 1000)
# 窗口大小设为50
window_size = 50
# 计算滑动窗口平均
averages = sliding_window_average(signal_data, window_size)
# 绘制信号和窗口平均值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plt.plot(signal_data, label='Original Signal')
plt.plot(averages, label='Moving Window Average', color='red')
plt.legend()
plt.show()
在这段代码中,首先定义了一个滑动窗口平均值的函数 sliding_window_average
,它遍历输入数据数组,对于每个滑动窗口计算平均值,并存储在列表中返回。之后,使用一个随机生成的信号数据作为示例,并设置窗口大小为50,调用此函数计算平均值,并使用matplotlib绘制出原始信号和窗口平均值的图表。
滑动窗口技术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噪声抑制、信号平滑、趋势预测等领域都有所应用。
傅立叶变换是一种将时间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的数学方法。它能够揭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组成成分,是现代信号处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傅立叶变换的核心思想是任何周期函数都可以表示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和余弦波的线性组合。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是数字信号处理中常用的两种方法。FFT是DFT的一种高效实现,大大减少了计算量。FFT算法通过巧妙地利用对称性、周期性和分治策略,将原本的O(N^2)复杂度降低到了O(NlogN)。
傅立叶变换在频域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基于对信号频谱的分析。频谱分析可以揭示信号的频率组成,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信号的本质特征。
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中的 numpy
和 matplotlib
库来展示如何将时间域信号转换到频域并绘制其频谱的示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创建一个混合信号,包含不同频率的正弦波
t = np.linspace(0, 1, 1000, endpoint=False)
signal = 0.6*np.sin(2*np.pi*50*t) + 0.4*np.sin(2*np.pi*120*t)
# 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signal_fft = np.fft.fft(signal)
signal_fft = np.abs(signal_fft) # FFT结果的绝对值表示信号的频谱
frequencies = np.fft.fftfreq(t.shape[-1]) # 计算频率数组
# 绘制原始信号
plt.figure(figsize=(12, 6))
plt.subplot(1, 2, 1)
plt.plot(t, signal)
plt.title('Original Signal')
plt.xlabel('Time [s]')
plt.ylabel('Amplitude')
# 绘制信号的频谱
plt.subplot(1, 2, 2)
plt.plot(frequencies, signal_fft)
plt.title('Frequency Spectrum')
plt.xlabel('Frequency [Hz]')
plt.ylabel('Magnitude')
plt.xlim([0, 200]) # 限制频率范围为0到200Hz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在这个代码示例中,首先创建了一个混合信号,该信号由两个不同频率的正弦波组成。使用 numpy
中的 fft
模块计算信号的FFT,并将结果的绝对值作为信号的频谱。然后使用 matplotlib
绘制出原始信号和其频谱图。通过观察频谱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信号由两个主要频率分量组成,分别对应于两个正弦波的频率。
傅立叶变换不仅限于分析信号,还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音频编码、地震数据分析等多个领域,是现代信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在信号处理领域,小波分析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能够对信号进行多尺度的分析,从而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这一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具有不规则形状和突变特点的信号,比如语音、图像以及其他各种非平稳信号。
小波变换通过将信号分解到一系列通过缩放和平移得到的小波函数上,来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其数学模型可以表达为:
[ \psi_{a,b}(t) = \frac{1}{\sqrt{|a|}}\psi\left(\frac{t-b}{a}\right) ]
这里,(\psi) 是小波母函数,(a) 和 (b) 分别为缩放和平移参数。小波变换定义为:
[ W(a,b) = \int f(t)\psi_{a,b}(t)dt ]
其中,(f(t)) 是原始信号,(W(a,b)) 是小波系数,它包含了在尺度 (a) 和位置 (b) 下信号的局部信息。
相较于传统的傅立叶变换,小波变换能够在不同的尺度上分析信号,这让它在分析局部特征时更加灵活和有效。小波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优势包括:
在实际应用中,小波变换被广泛用于图像压缩、语音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信号分析等领域。
在Python中, PyWavelets
(也称为 pywt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库,用于小波分析。它可以执行连续和离散的小波变换。 PyWavelets
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来处理一维和多维信号,支持多种小波母函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 PyWavelets
库进行离散小波变换(DWT):
import pywt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一个简单的信号
data = np.array([1, 2, 3, 4, 1, 2, 3, 4])
# 执行小波分解
coeffs = pywt.wavedec(data, 'db1', level=2) # 使用Daubechies小波
# 输出分解系数
print(coeffs)
考虑一个时域信号,我们希望提取其突变特征。下面的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小波变换识别和提取信号中的突变点: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pywt
# 生成一个包含突变的信号
t = np.linspace(0, 1, 200, endpoint=False)
data = np.convolve(np.fromfunction(lambda t: t < 0.3, t.shape),
np.ones(20), mode='valid') * 20
data += np.random.normal(0, 1, size=t.shape)
# 使用小波变换提取突变点
coeffs = pywt.wavedec(data, 'db1', level=3)
cA3, cD3, cD2, cD1 = coeffs
thresholds = [0.5*np.max(np.abs(cD1)), 0.5*np.max(np.abs(cD2)), 0.5*np.max(np.abs(cD3))]
indices突变点位置 = []
for cDi, thresh in zip((cD3, cD2, cD1), thresholds):
细节系数绝对值 = np.abs(cDi)
突变点位置 = np.where(细节系数绝对值 > thresh)[0]
indices突变点位置.extend(突变点位置)
# 绘制信号及突变点
plt.plot(data)
plt.plot(indices突变点位置, data[indices突变点位置], 'rx') # 突变点用红叉标记
plt.title('突变点检测')
plt.show()
通过上述代码,我们能够识别并可视化信号中的突变点。小波变换的这一特性对于信号异常检测、图像边缘检测等应用尤为重要。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简介:在机器学习领域,时域信号特征提取是数据预处理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时间序列数据。时域信号特征包括信号的基本特性量,如平均值、中值、峰值、谷值、峰谷差、方差、标准差、极值点、峭度与峰度、自相关函数、滑动窗口统计、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等。使用Python中的NumPy、Pandas和SciPy库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这些特征,并为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准备数据。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Python进行时域信号特征提取,并提供具体的代码示例。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