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NOIP试题解析与答案指南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联赛(NOIP)是提升青少年计算机科学素养的重要赛事。本压缩包包含了1995年NOIP比赛的试题及答案,为参赛者和编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试题涵盖基础编程概念、算法基础、逻辑思维、数据结构、输入输出处理、错误处理与调试以及程序效率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回顾和学习这些试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升编程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的理解,并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noip1995试题加答案

1. NOIP竞赛介绍

1.1 NOIP竞赛概述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ational Olympiad in Informatics in Provinces,简称NOIP)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的一项面向中学生的计算机算法竞赛。它旨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算法设计与编程能力,选拔和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1.2 竞赛内容与形式

NOIP分为普及组和提高组两个级别,参赛者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题目。题目通常涉及数据结构、图论、动态规划、搜索算法等多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竞赛内容通常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参赛者设计出高效的算法并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来解决这些问题。

1.3 竞赛的重要性与影响

NOIP竞赛不仅是一次技术挑战,也是学生能力的展示平台。对于参赛者而言,NOIP成绩优异可以获得众多知名高校的关注,有的地区还能获得高考加分等优惠政策。同时,竞赛经历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及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介绍NOIP的基本情况后,接下来的章节将深入探讨竞赛所需的基础编程概念、算法应用,以及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2. 基础编程概念与算法应用

2.1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环境配置

2.1.1 语言特性对比

在NOIP竞赛中,编程语言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竞赛中常用的编程语言包括C++、Pascal、Python等。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特性,这对于不同类型的算法实现有着不同的影响。

  • C++ :以其高性能著称,适合实现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C++提供了丰富的库支持,如STL(标准模板库),极大地方便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
  • Pascal :在NOIP竞赛中一度非常流行,它的语法简洁,易于学习。尽管它不像C++那样功能强大,但在处理某些算法问题时,其简洁性可加快编程速度。

  • Python :以其简洁明了的语法和强大的库支持在近年逐渐受到重视。Python更适合初学者,并且在数据处理和快速原型开发方面具有优势。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要考虑算法的复杂性、编程效率、以及个人的熟练程度。例如,对于需要快速编码和实现的简单问题,Python可能是一个好选择;而对于要求极致性能优化的复杂问题,C++则更为合适。

2.1.2 开发环境的搭建与配置

无论选择哪种编程语言,构建一个稳定且高效的开发环境都非常重要。对于NOIP竞赛而言,推荐使用以下环境配置:

  • C++环境 :通常使用g++或clang++编译器。在Linux下可以使用apt-get、yum等包管理器安装g++。Windows用户推荐使用MinGW或Cygwin。
  • Pascal环境 :Delphi、Free Pascal等都是不错的选择。Free Pascal是一个开源的Pascal编译器,支持多种操作系统,适合竞赛使用。
  • Python环境 :推荐使用Anaconda发行版,它自带了Python解释器以及大量常用的科学计算库。

在环境配置时,需要考虑编译器/解释器的版本,因为不同的版本可能会影响代码的兼容性和性能表现。例如,g++的某些新版本可能支持C++17或C++20标准,提供了一些新的语言特性和库,但竞赛中可能会指定只能使用特定版本的C++标准,因此需要留意这方面的信息。

配置好开发环境后,就可以开始编写程序和调试了。建议使用一个功能强大的代码编辑器或集成开发环境(IDE),例如Visual Studio Code、Code::Blocks、CLion等,它们通常提供语法高亮、代码补全、版本控制等功能,极大提高开发效率。

2.2 数据类型与表达式

2.2.1 基本数据类型及操作

在编程中,数据类型是定义变量存储的数据种类的属性。在C++、Pascal和Python中,有一些共通的基本数据类型,比如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和布尔型。

  • 整型 :用于存储没有小数部分的数值,例如 -1, 0, 1, 100 等。
  • 浮点型 :用于存储包含小数部分的数值,分为单精度(float)和双精度(double)。
  • 字符型 :用于存储单个字符,如 'a', '1', '@'
  • 布尔型 :用于存储逻辑值,通常是 true false

例如,在C++中,可以这样声明和操作基本数据类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整型变量声明和初始化
    int num = 10;
    // 浮点型变量声明和初始化
    double pi = 3.14;
    // 字符型变量声明和初始化
    char letter = 'A';
    // 布尔型变量声明和初始化
    bool flag = true;

    // 输出变量值
    cout << num << " " << pi << " " << letter << " " << (flag ? "true" : "false") << endl;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声明了各种类型的基本变量,并将其初始化为特定的值,最后输出这些变量。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以保证程序的运行效率和准确度。

2.2.2 表达式与运算符

表达式是由操作数和运算符构成的组合,用于执行特定的运算。在编程中,使用运算符可以对变量或值进行运算,常见的运算符有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等。

  • 算术运算符 :用于执行基本的数学运算,例如加(+)、减(-)、乘(*)、除(/)和取模(%)等。
  • 关系运算符 :用于比较两个值之间的关系,例如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等。
  • 逻辑运算符 :用于进行逻辑运算,常用的有逻辑与(&&)、逻辑或(||)和逻辑非(!)。

例如,在C++中,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表达式: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 = 5, b = 3, c;

    // 算术运算符示例
    c = a + b;
    cout << "a + b = " << c << endl;

    // 关系运算符示例
    if (a > b) {
        cout << "a is greater than b" << endl;
    }

    // 逻辑运算符示例
    if ((a > b) && (a < 10)) {
        cout << "a is greater than b and less than 10" << endl;
    }

    return 0;
}

通过上述代码片段,可以展示如何构建和使用表达式及其运算符。在编程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以确保表达式的结果符合预期。

3. 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技巧

3.1 逻辑推理与思维导图

3.1.1 逻辑推理方法

逻辑推理是解决复杂问题不可或缺的能力。NOIP竞赛中,问题往往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逐步拆解和分析。掌握有效的逻辑推理方法,能够帮助参赛者更加清晰地识别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有效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演绎推理 :从一般原则出发,逐步推导出特定情况的结论。这种方法常见于数学证明题中。
  • 归纳推理 :通过观察特定的几个例子,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在NOIP中,归纳法有助于发现算法的潜在优化点。
  • 类比推理 :通过比较两个不同情况的相似性,从而推断出一个情况的性质。在编程中,通过类比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新问题。
  • 假设推理 :提出一个或多个假设,根据这些假设推导可能的结论,并通过实际检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在问题解决中,这有助于快速缩小解题范围。

理解这些推理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将极大地提高解决NOIP问题的效率。

3.1.2 思维导图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展现思维过程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梳理问题的结构,明确问题解决的步骤。在NOIP竞赛中,思维导图可以用于分析问题的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使用思维导图的步骤通常包括:

  • 确定中心主题 :将问题的主旨或目标置于中心。
  • 分出主要分支 :围绕中心主题展开主要问题或关键点。
  • 延伸次级分支 :进一步细化每个主要问题的子问题或解决方案。
  • 可视化连接 :用不同的线条和标记连接相关概念,体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 颜色编码 :通过颜色区分不同的分支,增加视觉效果,便于记忆和理解。

通过创建和使用思维导图,参赛者能够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全局视角,有助于系统性地思考和深入挖掘问题的细节。

3.2 问题分析与建模

3.2.1 问题分解技巧

问题分解是将复杂问题拆分成更容易管理的子问题的过程。在NOIP中,掌握有效的分解技巧可以显著降低问题的难度。

分解技巧包括:

  • 功能分解 :根据问题所需实现的功能将其拆分。
  • 数据分解 :根据数据的不同特点或属性将其划分为多个子集。
  • 时间分解 :按时间顺序或阶段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步骤。
  • 结构分解 :按照问题的内部结构将其拆解为组成部分。

分解后的子问题可以单独研究,逐步求解,并最终将子问题的解组合起来,形成对原问题的完整解答。

3.2.2 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在NOIP中,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求解。数学模型有助于将实际问题抽象化,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计算。

建立数学模型的基本步骤如下:

  • 问题定义 :明确问题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 假设简化 :做出合理假设,简化问题,但要保证模型与实际问题足够接近。
  • 变量选择 :识别出影响问题的关键变量。
  • 关系建立 :确定变量间的关系,通常包括公式、方程等。
  • 模型求解 :利用数学工具求解模型,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或可行解。
  • 模型验证 :通过实际数据或案例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 结果解释 :将模型得出的结果转换为对原始问题的解答,并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

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技巧,对于NOIP竞赛来说至关重要,它将帮助参赛者更加科学和系统地解决问题。

3.3 案例分析:实际问题的逻辑解析

3.3.1 经典案例解析

让我们以一个经典的NOIP问题为例,来进行逻辑解析。假设有一个问题要求计算在一个有序数组中,是否存在一个数,它与数组中其他数的差的最大值不超过给定的界限k。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解决:

  • 问题定义 :在一个有序数组中,找到一个数x,使得对于任意数组中的数y,|x - y| ≤ k。

  • 假设简化 :由于数组是有序的,我们可以假设数组中的数是非负的。

  • 变量选择 :选择x作为关键变量,k为给定界限。

  • 关系建立 :我们可以通过遍历数组,比较每一个数与k的关系,来判断当前数是否满足条件。

  • 模型求解 :编写代码实现上述逻辑。这里可以使用双指针技术,一个指针固定在第一个元素,另一个指针从第二个元素开始,根据与k的比较结果移动指针,直到找到合适的x。

  • 模型验证 :用几个测试用例对代码进行验证,确保其正确性。

  • 结果解释 :如果找到满足条件的数,返回真(True);否则返回假(False)。

3.3.2 解题思路的提炼与总结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提炼出解题的通用思路:

  • 理解题目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所有要求。
  • 构思策略 :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如何构建模型,并预计可能遇到的难题。
  • 详细规划 :确定解决方案的细节,包括算法的选择、数据结构的使用等。
  • 编码实现 :根据规划,编写代码。
  • 调试修正 :运行代码,检查结果,对代码进行调试和修正。
  • 复盘总结 :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为将来遇到类似问题做准备。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总结,参赛者可以在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在NOIP竞赛中脱颖而出。

4. 基础与高级数据结构应用

4.1 常用数据结构概念与应用

4.1.1 数组、链表、栈和队列

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一种方式,以便可以高效地进行访问和修改。在编程竞赛中,尤其是在NOIP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对于编写高效的程序至关重要。

  • 数组 是一种线性数据结构,它在内存中连续分配一块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数组的访问速度非常快,但由于其固定大小的特性,它不如链表灵活。

  • 链表 是一种常见的动态数据结构,由一系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包含数据部分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链表的优点在于动态大小和高效的插入/删除操作。

  • 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它有两个主要操作: push (入栈)和 pop (出栈)。栈用于实现函数调用、撤销操作和深度优先搜索等。

  • 队列 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它支持两个主要操作: enqueue (入队)和 dequeue (出队)。队列用于实现广度优先搜索、缓冲处理等场景。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栈实现示例,展示了如何在C++中使用数组模拟栈的结构和操作: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Stack {
private:
    vector elements;

public:
    void push(const T& element) {
        elements.push_back(element);
    }

    void pop() {
        if (!isEmpty()) {
            elements.pop_back();
        }
    }

    T top() const {
        if (!isEmpty()) {
            return elements.back();
        }
        throw std::out_of_range("Stack<>::top(): empty stack");
    }

    bool isEmpty() const {
        return elements.empty();
    }

    size_t size() const {
        return elements.size();
    }
};

int main() {
    Stack stack;
    stack.push(1);
    stack.push(2);
    stack.push(3);
    while (!stack.isEmpty()) {
        cout << stack.top() << endl;
        stack.pop();
    }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使用 std::vector 来模拟栈的操作。 push 方法用于添加元素到栈顶, pop 用于移除栈顶元素, top 返回栈顶元素但不移除, isEmpty 检查栈是否为空。

4.1.2 树和图的数据结构

  • 是一种非线性数据结构,通常用来模拟具有层次关系的数据。树的关键特性是每个节点可能有多个子节点,但只有一个父节点(除了根节点)。在树结构中,深度和高度的概念非常重要,树的遍历分为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

  • 是由顶点(节点)和连接顶点的边组成的复杂结构。图可以是有向的,也可以是无向的,还可以是加权的。图的遍历算法包括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这两种算法用于遍历图中的节点,并且在路径寻找和网络分析中非常有用。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树和图的实现和应用。

4.2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优化

4.2.1 哈希表、堆、平衡树

哈希表 是一种通过哈希函数来快速访问数据的数据结构。哈希表能够将键映射到存储桶(bucket)或者槽(slot),从而实现快速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哈希冲突解决方法包括开放寻址法和链表法。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std::unordered_map mymap;
    mymap["apple"] = 1;
    mymap["banana"] = 2;
    mymap["orange"] = 3;

    std::cout << "The apple value is " << mymap["apple"] << '\n';
    mymap["apple"] = 10;
    std::cout << "The apple value is now " << mymap["apple"] << '\n';
    return 0;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创建了一个 unordered_map 来存储水果名称和对应的数量。哈希表的插入、查找和更新操作非常快速。

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通常用于实现优先队列。在堆中,父节点的值总是大于或等于子节点的值(最大堆),或者小于或等于(最小堆)。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std::priority_queue maxHeap;

    maxHeap.push(10);
    maxHeap.push(20);
    maxHeap.push(15);

    std::cout << maxHeap.top() << '\n'; // 输出:20

    while (!maxHeap.empty()) {
        std::cout << maxHeap.top() << '\n';
        maxHeap.pop();
    }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 std::priority_queue 实现了一个最大堆,并演示了如何插入和删除堆顶元素。

平衡树 (如AVL树和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在平衡树中,任何节点的两个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一,这确保了树的平衡,从而保持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4.2.2 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优化

在算法设计中,优化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是提高程序性能的重要方面。时间复杂度通常用大O符号表示,用以描述算法运行时间随输入数据量的增长趋势。空间复杂度衡量的是算法运行所需的额外存储空间。

时间复杂度的优化 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循环或递归来实现。例如,使用动态规划来避免重复计算子问题,或者使用哈希表来加速查找操作。

空间复杂度的优化 可以通过减少存储需求来实现。例如,使用就地算法(in-place algorithm)来减少临时变量的使用,或者使用迭代代替递归。

4.3 数据结构在NOIP中的应用实例

4.3.1 算法题目中的数据结构应用

在NOIP竞赛中,正确使用数据结构是成功的关键。这里提供一个关于图的算法题目的示例:

题目描述

在NOIP中,有一道题目要求参赛者找出图中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给定一个包含 V 个顶点和 E 条边的加权有向图,顶点编号为0到 V-1 ,图中可能存在自环和多重边。

解题思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或者弗洛伊德(Floyd-Warshall)算法。由于Dijkstra算法适用于没有负权边的图,并且是从单一源点出发的最短路径问题,我们决定采用该算法。Dijkstra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源点开始,逐步扩大可到达顶点的集合,直到所有顶点都被访问。

以下是使用Dijkstra算法的伪代码:

function Dijkstra(Graph, source):
    create vertex set Q

    for each vertex v in Graph:             
        dist[v] ← INFINITY                  
        prev[v] ← UNDEFINED                 
        add v to Q                      
    dist[source] ← 0                        
    while Q is not empty:
        u ← vertex in Q with min dist[u]    
        remove u from Q
        if dist[u] = infinity:            
            break              
        for each neighbor v of u:           // only v that are still in Q
            alt ← dist[u] + length(u, v)
            if alt < dist[v]:               
                dist[v] ← alt
                prev[v] ← u

    return dist[], prev[]
实际编程中数据结构的选择与设计

在实际编程中,为了实现Dijkstra算法,我们需要:

  • 一个优先队列(最小堆)来高效选择当前距离源点最近的顶点。
  • 一个数组来存储从源点到每个顶点的最短距离。
  • 一个数组来记录最短路径树,即源点到每个顶点的前驱顶点。

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数据结构,我们可以显著提升算法的效率和代码的可读性。在处理图问题时,常常需要权衡空间和时间复杂度,以及实现的简洁性。在编写算法时,良好的数据结构知识以及对算法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代码的性能和解决方案的质量。

5. 编程实践与试题解析

5.1 输入输出处理与文件操作

5.1.1 标准输入输出与重定向

在编程中,标准输入输出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通常指从标准输入设备(如键盘)读取数据和将数据输出到标准输出设备(如屏幕)。在不同的编程语言中,标准输入输出的实现略有不同。例如,在C语言中,使用 scanf 函数进行标准输入,使用 printf 函数进行标准输出。而在Python中,则使用 input() 函数和 print() 函数。

重定向是将标准输入输出从默认设备(如键盘和屏幕)改向到文件或管道的过程。在命令行环境下,这是通过特定的符号来实现的。例如,在Unix/Linux系统中, < 符号用于将文件内容作为标准输入, > >> 分别用于覆盖和追加到文件。在Windows系统中,使用 < > 来实现相同的重定向功能。

示例代码(假设在命令行环境下):

# 将 file.txt 文件内容作为输入重定向到程序
./a.out < file.txt

5.1.2 文件读写操作

文件读写是处理数据的常见需求,几乎所有编程语言都提供了丰富的API来完成文件操作。在C语言中,文件操作通过 fopen , fclose , fread , fwrite , fgets , fputs 等函数实现;而在Python中,则是通过内置的 open 函数、文件对象方法和上下文管理器( with 语句)来实现。

读写文件时,应考虑文件的打开模式(文本模式或二进制模式)、文件编码和错误处理机制,如 'r' (读取文本文件)、 'w' (写入文本文件,会覆盖原有内容)、 'a' (追加到文本文件末尾)等。

示例代码(C语言):

#include 

int main() {
    FILE *fp = fopen("output.txt", "w"); // 打开文件用于写入
    if (fp == NULL) {
        perror("Error opening file");
        return 1;
    }
    fprintf(fp, "Hello, World!\n"); // 写入文件
    fclose(fp); // 关闭文件
    return 0;
}

示例代码(Python):

#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自动处理文件的关闭
with open('output.txt', 'w', encoding='utf-8') as file:
    file.write("Hello, World!\n")

5.2 错误处理与代码调试技巧

5.2.1 常见错误类型及处理方法

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编译错误(或称为语法错误)、运行时错误和逻辑错误。编译错误通常在代码编译阶段就被发现,如语法不正确、缺少括号等。运行时错误发生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如除以零、数组越界等。逻辑错误是最难以发现的,它不会导致程序崩溃,但会导致程序的输出结果不符合预期。

处理编译错误时,需要仔细阅读编译器提供的错误信息,定位问题代码并修正。运行时错误可以通过异常处理机制(如 try...except 语句)进行捕获和处理。对于逻辑错误,则需要借助调试工具和单元测试进行逐步跟踪和验证。

5.2.2 调试工具的使用与调试流程

调试是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编程环境通常会集成多种调试工具,如GDB(GNU Debugger)、LLDB、或集成开发环境(IDE)自带的调试器。使用这些工具可以进行单步执行、设置断点、监视变量、检查调用栈等操作。

调试的基本流程包括:运行程序到断点、逐步执行代码、观察变量值、记录程序执行路径等。通过对比预期行为和实际行为,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定位并修复代码中的bug。

示例(使用GDB调试C程序):

gdb ./a.out
(gdb) break main // 在main函数设置断点
(gdb) run      // 运行程序到断点
(gdb) step     // 单步执行
(gdb) print variable_name // 打印变量值
(gdb) continue // 继续执行到下一个断点

5.3 程序效率优化与代码规范

5.3.1 算法效率与代码优化

代码的效率直接影响程序的性能,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下如NOIP竞赛,代码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代码优化可以从算法选择和数据结构应用两方面进行。例如,避免在循环中进行不必要的计算,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如哈希表来减少查找时间复杂度,优化递归算法避免重复计算等。

性能分析工具(如gprof, perf等)可以帮助开发者找出程序中的性能瓶颈。然后,通过重写关键代码部分或重构算法来提升性能。

5.3.2 编码规范与团队协作

编码规范保证了代码的可读性和一致性,便于维护和协作。编码规范通常包括命名规则、注释风格、空格和缩进使用等。例如,遵循PEP 8规范的Python代码风格,或Google的C++编码规范。

在团队协作中,代码规范尤为重要。代码版本控制工具如Git,可以有效地管理代码变更历史,支持团队成员间的代码审查和协作。

示例(Python编码规范之命名):

# 变量命名
variable_name = "some value"

# 函数命名
def function_name():
    pass

5.4 综合题库分析与解答

5.4.1 题库概览与分类

NOIP题库一般分为几个大类,如搜索类、动态规划类、图论类等。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对题库进行分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快速定位到问题的类型,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5.4.2 典型题目的分析与解答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一道典型的NOIP题库中的题目,并给出解题思路和代码实现。假设题目如下: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长度为n的整数数组,从数组中找出三个数a, b, c,使得a + b + c = target,返回所有满足条件且不重复的三元组。

解题思路: 首先,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三重循环暴力解法,但这在数据量较大时效率极低。考虑到数组已经排序,可以使用双指针的方法降低时间复杂度。

代码实现(Python示例):

def three_sum(nums, target):
    nums.sort() # 首先对数组进行排序
    result = []
    length = len(nums)
    for i in range(length - 2):
        if i > 0 and nums[i] == nums[i-1]: # 跳过重复的元素
            continue
        left, right = i+1, length-1
        while left < right:
            current_sum = nums[i] + nums[left] + nums[right]
            if current_sum == target:
                result.append([nums[i], nums[left], nums[right]])
                while left < right and nums[left] == nums[left+1]:
                    left += 1
                while left < right and nums[right] == nums[right-1]:
                    right -= 1
                left += 1
                right -= 1
            elif current_sum < target:
                left += 1
            else:
                right -= 1
    return result

# 使用示例
nums = [-1, 0, 1, 2, -1, -4]
target = 0
print(three_sum(nums, target))

以上便是第五章的内容概要,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你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编程实践中的输入输出处理、文件操作、错误处理、代码调试、效率优化以及遵循编码规范,同时也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题库中的典型题目解答。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联赛(NOIP)是提升青少年计算机科学素养的重要赛事。本压缩包包含了1995年NOIP比赛的试题及答案,为参赛者和编程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试题涵盖基础编程概念、算法基础、逻辑思维、数据结构、输入输出处理、错误处理与调试以及程序效率优化等方面的知识点。通过回顾和学习这些试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升编程能力,加深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的理解,并培养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你可能感兴趣的:(1995年NOIP试题解析与答案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