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给AI的“提问技巧”(提示工程),让大型语言模型(比如GPT)更好地扮演“心理治疗助手”的角色

优化给AI的“提问技巧”(提示工程),让大型语言模型(比如GPT)更好地扮演“心理治疗助手”的角色

尤其是在“问题解决疗法”(PST)中帮助 caregivers(家庭护理者)缓解焦虑、疲劳等心理症状。以下是核心内容的通俗解读:

一、研究背景:AI当心理医生靠谱吗?

  1. 现状:全球有20%的人需要心理帮助,但心理医生严重短缺。AI聊天模型(如GPT)能生成连贯对话,可能填补这个缺口,但它的“治疗能力”还不清楚。
  2. 目标:研究者想看看,通过调整给AI的“提示”(即输入的指令和示例),能否让GPT在PST中做得更好,比如准确识别患者症状、设定合理目标,并且显得更有“同理心”。

二、核心方法:给AI“上课”的三种技巧

研究者测试了三种“提示技巧”,并和“啥都不教”的基线模型对比:

  1. 零样本提示:直接告诉AI“你要问这5个问题评估症状”(比如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2024大模型以及算力,2021,AI,python,人工智能,语言模型,gpt,transformer,深度学习,prompt,自然语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