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归纳总结补充

第3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归纳总结补充

一、关键术语定义

关键术语 定义
中间件 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解决分布式系统的异构问题,实现应用与平台的无关性,屏蔽操作协同和网络协议差异,提供多种通讯机制。
数据库访问中间件 通过抽象层访问数据库,允许用相同代码访问不同数据库资源,典型技术如ODBC、JDBC。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PC) 分布式应用程序处理方法,允许应用程序“远程”执行不同地址空间的过程,效果类似本地调用。
面向消息中间件(MOM) 利用高效可靠的消息传递机制进行平台无关的数据传递,基于数据通信实现分布式系统集成,典型产品如IBM的MQSeries。
分布对象中间件 结合对象技术与分布式计算技术,建立对象间客户/服务器关系,提供通信框架,在异构环境中透明传递对象请求,典型产品如CORBA。
事务中间件 又称事务处理监控器(TPM),位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完成事务管理与协调、负载平衡、失效恢复等任务,提升系统性能,典型产品如IBM/BEA的相关产品。
数据仓库 面向主题、集成、相对稳定、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集成多个异构数据源并按主题重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
OSI七层协议 从下到上依次为:
1. 物理层:定义物理联网媒介(如电缆、连接器)及电压标准(RS232、RJ-45等);
2. 数据链路层:分割数据为帧,常见协议有IEEE802.3、PPP;
3. 网络层:路由选择与IP地址转换,协议包括IP、ARP;
4. 传输层:确保数据可靠传输(TCP/UDP);
5. 会话层:管理节点间通信会话(如RPC);
6. 表示层:数据格式转换与加密(如JPEG、DES);
7. 应用层:提供网络服务接口(HTTP、FTP等)。
TCP/IP四层模型 1. 网络接口层:封装IP分组到物理帧;
2. 网络层:IP协议处理路由;
3. 传输层:TCP/UDP提供端到端通信;
4. 应用层:包含HTTP、SMTP等高层协议。
网络拓扑结构 - 总线型:多终端连接至总线,需终结器防止信号反弹,用CSMA/CD协议;
- 环形:终端串联成环,用于主干网络;
- 星型:终端连接中心设备,用于办公区域;
- 树形:层级结构,适用于企业网络;
- 网状:不规则结构,按需构建。
物联网 通过RFID、传感器等设备实现物物/人物智能化连接,架构分为:
1. 感知层:信息采集与传输(RFID、传感器网络);
2. 网络层:数据编码与传输(移动通信网络);
3. 应用层:行业应用服务。
移动互联网 基于4G/5G或WLAN,支持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特征包括接入移动性、时间碎片性、生活相关性、终端多样性,关键技术有SOA架构、Web2.0、HTML5及Android/iOS平台。

二、常见易错点

易错点 说明
中间件分类混淆 混淆数据库访问中间件(ODBC/JDBC)与面向消息中间件(MQSeries)的功能,或忽略事务中间件的负载平衡特性。
数据仓库与数据库区别 误认为数据仓库面向事务(实际面向主题),或混淆数据库实时更新与数据仓库历史数据存储的特性。
OSI协议层功能错位 将网络层(IP地址)与传输层(TCP/UDP)功能混淆,如认为IP负责数据可靠传输。
网络拓扑结构适用场景错误 总线型未考虑终结器需求,或环形结构误用在小型办公场景。
物联网架构层功能混淆 感知层技术(如RFID)与网络层协议(如4G)功能错位,或忽略应用层的业务逻辑实现。
移动互联网特征遗漏 忽略“时间碎片性”(如上下班途中的碎片化使用)或“生活相关性”(如位置服务)的特征。

三、记忆口诀

中间件分五大类,数据仓库存历史;

OSI七层顺物理,网络传输会话表应用。

拓扑总线环星树网,物联感网传三层;

移动互联四特征,易错分类与分层;

口诀助记核心点,技术知识稳通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