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进阶20 和亮亮聊养娃

我非常喜欢1对1谈话,谈话都是聚焦在成长方向,我希望在和团队同学难得的合作时间里,能够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同时,个体的成长必然会带来公司绩效的提升,这又是一个互相成就的典范。

亮亮是高绩效、资深的PM,这个谈话的主导权交给了他。亮亮提到了3个议题:

  1. 自信心不足

  2. 文档化不好

  3. 时间管理待提升

我觉得亮亮还是很会选题的,这3个议题我都有研究过,把我的一些体会分享出来:

  1. 主要是产品视野问题,缺少行业顶尖企业的历练,对于最佳实践的产品缺少认识,就很难对自己的作品有十足的信心,未来持续让大家去看、去学习、去输出;

  2. 文档必须活起来才会持续产生价值,而且文档最终不是以项目的结构存在,而应该以产品的结构来划分;我们的产品文档都包含两部分,原型页面和功能设计说明,原型页面中如果已经能画得很清楚的部分,就不要在功能设计中再赘述了,功能设计说明中重点体现逻辑,各自侧重,如果重复写同样内容,就难以保证文档长期是最新、可靠的;另外,虽然我们做了一个大项目,但功能设计说明还是应该体现在其各自产品文档中,这个项目改了合同产品,合同的产品文档应该得到更新,项目的产品文档可以链接到合同文档中,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产品领域概念,高内聚、低耦合的开发思路,也适用于此;

  3. 在之前的公司,同事们笑称我为“时间管理大师”,时间管理有两个视角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层面,另外一个其实是认知层面,亮亮关注的并不是技术层面,认知层面实际是另外一个问题,你的愿景驱动是什么,你想把你的时间投身于哪里,如果真的认识到了、认可做一件事情的价值,时间不是问题。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约了亮亮隔天的午餐会再聊,总觉得还没有尽兴。

午餐会就比较轻松了,因为我总是拿自己的闺女举例子,亮亮也很感兴趣,向我讨教养娃的经验。

在这方面虽然我并不权威,但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权且作为探讨。

孩子五岁之后,我投入在她身上的绝对时间就少了,我更多地抓住我们相处的有限时间,做这么几件事:

  1. 做最好的自己,提供榜样力量。比如我坚持读书最初的一个目的,就是想作为孩子的榜样,我对闺女说“如果我只对你提一个要求,那么就是期望你能每天读5分钟的书”;我坚持锻炼,每周踢足球,同时在每天睡前有限的时间里,坚持少量运动,比如最近每天晚上睡觉前做100个俯卧撑,于此同时,闺女也在坚持每天1分钟仰卧起坐。

  2. 坚持早睡、早起。因为上了初中,闺女早上6点10分就要起床,我会喊她起床,给她的保温杯接上温水,陪她一起出门。时间虽不多,我们也能就她感兴趣的话题聊上几句,即便是“今天不想上学”之类的;为此,我会早睡,这样提醒她也早睡。

  3. 只做不说,不问不说。我只会在她低头写作业的时候轻度提醒她抬头,虽然她也不以为然;然后在她说话沙哑时给送上水杯。一般她不问,我也不会主动说她、或者给她建议。家庭分工不同,我以宠溺为主。我经常和她这么对话“我有个建议你想听吗?”,闺女说“不想听”,我接到“那我就不说了”,而我就真的不说了。说不是目的,听才有价值,如果听的人不想听,说得太多只有反作用,当我真的不说了,她反而会让我说。另外,做作业也是,她不问我也不会主动提出辅导,问了我就附带引导下方法,学习总归是她自己的事情,我只是告诫她“别让老师请家长就行”。

  4. 坚持做家务。孩子经常把积攒的臭袜子放到我的卫生间,这也算一种亲子互动吧。非常感谢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使得我热衷于做家务,听书劳动两不误,比起经常专门去运动,其实劳动也是一种运动。

  5. 尊重。孩子大了,想法很多,我把她当作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个体,而不是我的附属品。正如前两天给爱人分享的一句话“对下属和对孩子是一样的,她们都会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今天反过来把这句话送给了亮亮。我很喜欢和小杨对话,小杨经常给我这样的反馈“你是在公司里面养了一群孩子”,越想越觉得她的这个总结还挺精辟的。

其实我的育儿经并不具有代表性,仅供参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造卓越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