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让手机真正开始「智能」

AI 大模型,让手机真正开始「智能」_第1张图片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部分智能手机系统都已走向完善,功能愈发趋同。

但这只是表象。实际上,各家厂商都在积蓄力量,酝酿革新。今年,随着大模型的迅速应用落地,进化的号角也终于开始吹响。

这场革命必定与大模型息息相关,但又不只关乎大模型。目前大模型领域的主流,都是围绕服务端部署展开。想让智能手机与大模型结合,到底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局限和优势?

想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回到更早的时候。

去年,OPPO 在 ODC2022 上发布了自研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起初它给人的感觉还略显抽象,但过去一年,潘塔纳尔已经实现了初步落地。通过智慧跨端和泛在服务两大体验,对下实现跨设备的协同,对上支撑了不同应用间服务的智能流转。

刚刚结束的 ODC2023 上,OPPO 正式推出 AndesGPT,将AIGC 能力与潘塔纳尔结合,融入了 ColorOS 14。表面上,OPPO 早已布局的大模型和智慧跨端系统是两套不同的技术底座,但在今天,它们却产生了重要的化学反应。

这幅手机应用、交互革命的未来蓝图,正在一点点变得完整。

01

系统「解耦」,

让服务与数据融合

去年夏天,OPPO 首次推出了自研智慧跨端系统「潘塔纳尔」。

当时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跨端」这个概念上,认为 OPPO 准备做的事,主要是不同硬件之间的数据流转、功能接力。比如「手机上复制,电脑上粘贴」、「手机上接到电话,在平板上接听」等功能……

但实际上,过去一年,OPPO 通过潘塔纳尔做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像一座桥梁,通过泛在服务和智慧跨端,把系统、应用到服务做了深层次的打通。

从智能手机诞生之日起,用来组织功能的单位就是 App。早期的智能手机系统,以 iOS 为代表,只有两个核心层级:一层是桌面,排列着一个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智能手机,l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