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翻箱倒柜找出一个落满灰的旧固态硬盘(SSD),想着重温里面的老照片或重要文件?小心!当你满怀期待插上电脑,看到的可能不是回忆杀,而是冰冷的"文件已损坏"提示!SSD这玩意,放着不动,数据真能自己"消失"?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你以为SSD像U盘一样,数据存进去就万事大吉?大错特错!SSD的核心秘密在于"电荷陷阱"。
想象一下,SSD芯片里藏着无数个比头发丝还细万倍的"小水池"(存储单元)。存"1"时,就往里灌点电子;存"0"时,就把水放空。数据本质就是这些电子小水滴的状态。
问题来了!这些小水池并非完全密封。即使不通电,电子也会像慢撒气的气球,一点点"漏"出去! 专业术语叫"电荷泄漏"(Charge Leakage)。时间越长,漏得越多。一旦电子数量低于某个临界值,芯片就读不出当初存的是"1"还是"0"了——数据彻底"花屏"!
实锤证据:JEDEC(固态技术协会)标准里明确写着,消费级SSD在断电、30°C室温下,数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