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权漏洞攻防:权限失控的致命陷阱

 一、越权漏洞的底层逻辑:权限校验的失守

核心症结:服务器端对用户请求的权限过滤机制存在疏漏,使得恶意用户能够绕开正常的权限屏障,染指未被授权的资源或功能。

根据权限层级与攻击目标的差异,越权漏洞可划分为两大典型类型:

 1. 水平越权:同层级的"数据偷窥"

攻击逻辑:处于同一权限级别的用户(如普通用户A与普通用户B)之间,攻击者借助修改请求参数,非法染指其他用户的数据(包括查看、修改、删除等操作)。

本质特征:权限层级维持不变,但操作对象被恶意切换(例如用户A试图访问用户B的数据)。

典型场景:当用户查看个人资料时,URL中的用户ID参数可被篡改(如将`/user?id=1`修改为`/user?id=2`),若服务器未对当前用户是否具备访问`id=2`资料的权限进行校验,便会触发越权漏洞。

 2. 垂直越权:跨层级的"权限跃迁"

攻击逻辑:低权限用户(如普通用户)通过不正当手段,访问高权限用户(如管理员)的功能或数据,实现权限层级的跨越。

本质特征:权限层级实现跃升(例如从普通用户升级为管理员)。

典型场景:普通用户在进行操作时,修改请求中的角色参数(如将`role=user`改为`role=admin`),若服务器未对角色权限进行校验,该用户便可直接访问管理员功能(如后台管理页面)。

 二、越权攻击的核心手法:参数篡改与身份伪装

攻击者利用越权漏洞的关键在于篡改请求中标识用户身份或权限的参数,以下为常见攻击手段:

 1. 参数篡改:数据操控的"手术刀"

用户标识参数修改:在URL、请求体(如表单、JSON/XML)或Cookie中,对与用户相关的参数(如`user_id`、`username`、`email`等)进行修改,使其指向其他用户的数据。

  案例演示:

    原始请求:`GET /api/user/info?user_id=123`(用于访问自身信息)

    越权请求:`GET /api/user/info?user_id=456`(试图访问用户456的信息)。

权限标识参数修改:对角色、权限等级等参数进行修改(如将`role=user`改为`role=admin`,`level=1`改为`level=10`),以绕过权限校验。

  案例演示:

    原始请求体:`{"action":"delete","user_role":"user"}`

    越权请求体:`{"action":"delete","user_role":"admin"}`(通过伪造管理员权限来执行删除操作)。

 2. 路径遍历与功能点猜测:盲盒式的攻击试探

用户ID/资源ID遍历:通过递增或随机生成用户ID、订单号、文件ID等方式,批量尝试访问其他用户的资源(如`/document/1`, `/document/2`, …)。

  工具助力:借助Burp Suite的Intruder模块或Python脚本,实现参数遍历的自动化。

高权限功能路径猜测:低权限用户猜测管理员功能的URL(如`/admin`, `/manage`, `/superuser`),并直接访问尝试操作。

 3. 会话劫持与身份伪造:借尸还魂的攻击策略

会话令牌窃取:通过XSS、钓鱼等手段获取其他用户的Cookie或Token,直接冒用其身份访问数据(属于间接越权)。

身份参数伪造:在请求中直接伪造用户ID或角色字段(如JWT令牌篡改),绕过服务器对当前用户身份的校验。

 三、越权攻击的具体表现形式:多场景的攻击渗透

 1. 基于URL参数的越权:明面上的参数操控

应用场景:通过修改URL中的参数(如`id`、`user_id`)来访问其他用户的数据。

案例展示:

  查看用户订单:将`/order/view?order_id=123`修改为`/order/view?order_id=456`(实现对他人订单的访问)。

  编辑用户资料:将`/user/edit?id=1`修改为`/user/edit?id=2`(尝试对其他用户的资料进行编辑)。

 2. 基于表单/JSON数据的越权:隐藏字段的暗箱操作

      应用场景:在提交表单或API请求时,对隐藏字段或请求体中的权限相关参数进行修改。

案例展示:

  普通用户提交修改请求时,请求体内容为:  

{"user_id": "123", "action": "update", "data": "xxx"}

  越权修改后的请求体为:  

{"user_id": "456", "action": "update", "data": "xxx"}

  (试图对用户456的数据进行修改)。

 3. 垂直越权:权限字段的偷梁换柱

    应用场景:低权限用户对请求中的角色字段进行修改,模拟高权限用户。

案例展示:

  Cookie中的角色字段:将`role=user`篡改为`role=admin`。

  对JWT令牌进行解码后,将`role`字段修改为`admin`,重新签名后发送。

 4. API接口未授权访问:接口层面的防护缺失

     应用场景:API接口未对调用者的权限进行校验,直接通过固定路径暴露功能。

    案例展示:管理员删除用户的接口为`/api/admin/delete_user`,普通用户直接调用该接口,若服务器未校验调用者是否为管理员,便会触发越权。

 5. 工具辅助的自动化攻击:效率优先的攻击模式

     Burp Suite的应用:通过抓包修改参数,利用Intruder模块对用户ID或权限参数进行爆破,批量测试越权的可能性。

     脚本编写:使用Python、Go等语言编写脚本,循环遍历参数(如`user_id`从1到1000),自动检测可访问的越权点。

 总结:越权漏洞的攻防启示

       越权漏洞的核心本质在于服务器端未能对用户操作进行严格的权限隔离与校验。攻击者凭借参数篡改、身份伪造或路径猜测等手段,绕过正常的权限控制,实现对其他用户数据或高权限功能的非法访问。在实际攻击场景中,水平越权与垂直越权可能结合使用(如先通过水平越权获取数据,再借助垂直越权提升权限),进一步扩大攻击的影响范围。

    防御建议:强化服务器端的权限校验机制,对用户身份与操作权限进行实时绑定;采用令牌签名、参数加密等技术手段,防止参数被篡改;对API接口进行细粒度的权限控制,定期开展越权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从源头筑牢权限安全的防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权暗门:攻防实验室》,安全,网络,web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