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项目实战》:从0到1,打造属于你的多领域智能AI Chat应用,非常详细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目标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 Chat 应用,是一种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进行对话交互的智能应用。

大语言模型通过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能够理解自然语言表达的语义,具备智能对话的能力。当用户向 Chat 应用提出问题时,Chat 应用就会利用其学习到的知识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理解用户的意图,然后推理生成相应的答案。

我们的目标是使用 React.js 开发一个通用的 Chat 应 用程序,提供对话 Web 界面,调用 ChatGLM3 项目的 OpenAI 兼容接口,编译并部署到 Nginx。

功能概要

(1)Chat 交互界面

该应用使用 Chat 对话模式的界面,接收用户的输入内容,并将其显示到聊天记录中。大语言模型返回的结果会回写到聊天记录中。用户与大模型交流的文本用左右位置或图标进行区分。

(2)流式接口

这是指 OpenAI 兼容的流式调用方式,最早由 ChatGPT 使用,目前已成为大语言模型 Chat 应用事实上的接口标准。流式访问是一种服务端逐步推送数据、客户端逐步接收结果并显示的方法,适用于处理大量数据或长时间运行的任务。

(3)多轮会话

多轮对话是指模型把当前的问题及上文的问答情况整合到一起,形成关于问题的上下文描述。由于在多轮会话中输入的 token 较长,问题的上下文描述得比较清楚,相关语境也构建得相对完整,所以相比于单轮对话,多轮会话生成的答案更为合理。

其缺点在于随着对话轮数的增加,输入的 token 越来越长,会影响大语言模型的运算效率。所以在具体实现 Chat 应用时,要对历史对话记录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防止输入 token 过长导致模型的生成性能下降。

(4)打字效果

ChatGPT 采用了模拟打字的视觉效果实现行文本的逐步生成,既保证用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取生成的部分文本信息,不会觉得等待时间很长,也减少了大模型一次性生成长文本导致算力过载的情况。因此,这次所开发的应用也采用了此技术来显示文本的生成过程。

打字效果的实现基于 SSE 服务端推送技术。SSE 是一种 HTML5 技术,允许服务器向客户端推送数据,而不需要客户端主动请求。它能在服务端有新消息时,将消息实时推送到前 端,从而实现动态打字的聊天效果。

系统架构

Chat 应用是一个 B/S 结构的应用。服务端由大语言模型的 OpenAI API 服务提供,客户端使用 React.js 编写,部署于 Nginx。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页面,在浏览器中执行 JavaScript 代码,以将用户的输入发送至服务端,渲染页面显示服务端返回的结果。其架构图见图 1。

《大模型项目实战》:从0到1,打造属于你的多领域智能AI Chat应用,非常详细收藏这一篇就够了!_第1张图片

图 1 Chat 应用架构图

(1)大模型服务层

模型推理服务由大语言模型的代码完成,如在 ChatGLM3-6B 模型的 modeling_chatglm.py 文件中,stream_chat 函数实现了流式推理。模型 API 服务则由 ChatGLM3 项目源码中的openai_api_demo/api_server.py 提供。

(2)应用服务层

在开发环境下由 npm 模拟一个本地应用服务,承担页面下载和请求代理的职责。而在正式运行环境中,这两个职责是由 Nginx 的页面部署服务和代理转发功能来完成的。Nginx 在配置上还要支持 SSE 推流模式。

(3)客户端浏览器层

通过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HTML5 和 JavaScript 代码来与应用服务层交互。JavaScript 发出的 HTTP/HTTPS 请求经应用服务层转发到模型 API 服务。

运行原理

  1. 浏览器负责展现页面,调用 OpenAI 兼容接口来获取生成内容。

  2. Nginx 提供页面内容以及代理调用 OpenAI 兼容接口。

  3. 页面请求和接口调用在一个域名或IP:端口内,这样可以避免跨域问题。跨域问题是指在 Web 开发中,当一个网站的客户端(前端)需要调用服务端(后端)的 API 时,请求的 URL 与页面的 URL 来自不同的域名,导致安全风险,而被浏览器拦截。

  4. openai_api.py 用于装载模型,提供 API 服务。

开发

(1)Node.js 安装

React.js 程序的开发调试要在 Node.js 环境下进行。从 https://nodejs.org/ 中下载并安装 Node.js,然后在命令行运行node -v命令来测试它是否安装成功。

(2)chat-app 新建

1)新建应用新建一个名为 chat-app 的 React.js 应用,命令如下。

npm install -g create-react-app
create-react-app chat-app
cd chat-app

2)安装组件chat-app 用到两个第三方组件,一个是作为 Chat 界面的 ChatUI 框架,另一个是调用模型 API 服务的 Node.js 组件—openai-node。

npm i --save @chatui/core
npm i --save openai

源代码

实现 Chat 页面和业务逻辑的代码在 src/app.js 中。它只有 61 行代码,下面完整展示出来。

import './App.css';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chatui/core/es/styles/index.less';
import Chat, { Bubble, useMessages } from '@chatui/core';
import '@chatui/core/dist/index.css';
import OpenAI from 'openai';
const openai = new OpenAI({
 apiKey: 'EMPTY', dangerouslyAllowBrowser: true,
 baseURL: "http://server-llm-dev:8000/v1"
});
var message_history = [];
function App() {
 const { messages, appendMsg, setTyping, updateMsg } = useMessages([]);
 async function chat_stream(prompt, _msgId) {
 message_history.push({ role: 'user', content: prompt });
 const stream = openai.beta.chat.completions.stream({
 model: 'ChatGLM3-6B',
 messages: message_history,
 stream: true,
 });
 var snapshot = "";
 for await (const chunk of stream) {
 snapshot = snapshot + chunk.choices[0]?.delta?.content || '';
 updateMsg(_msgId, {
 type: "text",
 content: { text: snapshot.trim() }
 });
 }
 message_history.push({ "role": "assistant", "content": snapshot });
 }
 function handleSend(type, val) {
 if (type === 'text' && val.trim()) {
 appendMsg({
 type: 'text',
 content: { text: val },
 position: 'right',
 });
 const msgID = new Date().getTime();
 setTyping(true);
 appendMsg({
 _id: msgID,
 type: 'text',
 content: { text: '' },
 });
 chat_stream(val, msgID);
 }
}
function renderMessageContent(msg) {
 const { content } = msg;
 return ;
}
return (

 );
}
export default App;

测试

(1)启动大模型 API 服务

安装 ChatGLM3-6B 模型。API 服务则由 ChatGLM3 代码库的 openai_api_demo/api_server.py 提供。在这个文件中,/v1/embeddings 接口依赖一个较小文本向量模型 BAAI/bge-large-zh-v1.5。虽然本次开发应用程序中不会用到它,但为了保证程序能正常运行,建议先下载这个模型。

cd ChatGLM3
conda activate ChatGLM3
wget https://aliendao.cn/model_download.py
python model_download.py --e --repo_id BAAI/bge-large-zh-v1.5 \
--token YPY8KHDQ2NAHQ2SG

设定模型及文本向量模型文件所在位置,启动 API 服务,监听 8000 端口。

MODEL_PATH=./dataroot/models/THUDM/chatglm3-6b \
EMBEDDING_PATH=./dataroot/models/BAAI/bge-large-zh-v1.5 \
python openai_api_demo/api_server.py

(2)测试 chat-app

客户端程序目录下运行npm start命令,以启动客户端的开发环境服务。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localhost:3000,运行结果如图 2 所示。

《大模型项目实战》:从0到1,打造属于你的多领域智能AI Chat应用,非常详细收藏这一篇就够了!_第2张图片

图 2 chat-app 运行

运行发现,在 chat-app 应用中,用户可以进行流式人机对话。该应用同时支持多轮对话,也实现了打字的视觉效果。

也就是说,该应用达到了原先设定的目标。

(3)界面美化

chat-app 是一个通用的 Chat 应用客户端,通过改变程序中的apiKeybaseURL参数,可以连接任意一个兼容 OpenAI 接口的大语言模型推理服务,当然包括在正确设置apiKey的情况下连接 OpenAI 的服务。

此时,chat-app 的界面还需要进一步美化。比如,将输入框从一行变为多行以便于输入。

  1. 需要在 app.js 文件的同级目录下建一个 chatui-theme.css 文件,内容如下。
.ChatFooter .Composer-input {
 background: white;
 max-height: 160px;
 border: 1px solid darkgray;
 min-height: 80px;
 height: auto;
}

  1. 在 app.js 文件中的第 6 行代码import OpenAI from ’openai’;后增加一行 命令,如下所示。
import './chatui-theme.css';

  1. 重新用npm start命令运行程序,就可以看到输入框变成多行了。

应用发布

在程序开发调试过程中,应用依赖于 Node.js,并以“ npm start”的方式运行。

对此,可以通过编译过程,将 React.js 程序编译成脱离 Node.js 的 HTML5 和 JavaScript 文件,部署到 Nginx 等应用服务器中运行。

(1)编译

运行以下命令编译源代码,将编译结果存放在 build 目录下。

npm run build

(2)发布

将 build 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复制到 Nginx 的 html 目录下即可完成部署。

如果是 Windows操作系统,则 html 在 Nginx 的目录下;如果是 Linux 操作系统,其目录则可能是/usr/local/share/nginx/html 或 /usr/local/nginx/html。

(3)运行

首次运行 Nginx 时,在 Windows 上直接运行 nginx.exe,在 Linux 上则要运行sudo nginx命令。

如果 Nginx 已运行,那么配置文件会发生改变,需要重启。可以执行以下命令。

sudo nginx -s reload 

对于该命令,在 Windows 或 Linux 上的形式几乎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因为涉及权限问题,对于 Linux 系统,需要在命令前加sudo

(4)应用升级

借助浏览器的缓存机制可以减少页面、JavaScript 代码的下载量。因为它会对相同请求 URL 的 HTML5 页面、JavaScript 代码进行缓存。然而,每次执行npm build命令产生的文件名是固定的,这样即使代码有调整,且 Nginx 的 html 目录下的文件已更新,但由于 URL 未发生变化,浏览器仍会从缓存中加载旧版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修改 package.json 中的 version参数值,提高版本号,以编译出不同的文件名。这样浏览器会由于 URL发生变化而忽略缓存,加载文件的最新版本。

(5)SSE 配置

启动 Nginx 服务后,就可以使用诸如http://127.0.0.1这样不带端口的 URL 访问页面,但是可能会存在跨域问题。因为页面对应 Nginx 所在计算机的 80 端口,JavaScript 调用的是 API 服务器的 8000 端口,两者的 IP 和端口是不一样的。

如果 API 服务端不处理跨域问题的话,chat-app 调 API 服务就会报跨域错误。解决的方法是在 Nginx 的 80 端口上配置一个 API 服务的路径代理。因为要支持 SSE,这个代理配置要与一般的路径代理有一定的区别。

举例来说,在 baseURL 为http://server-llm-dev:8000/v1的情况下,在 Nginx 的 conf/nginx.conf 中的 server 模块下增加一个location,如下所示。

location /v1 {
 proxy_http_version 1.1;
 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SSE 连接时的超时时间
 proxy_read_timeout 86400s;
 # 取消缓冲
 proxy_buffering off;
 # 关闭代理缓存
 proxy_cache off;
 # 禁用分块传输编码
 chunked_transfer_encoding off;
 # 反向代理到 SSE 应用的地址和端口
 proxy_pass http://server-llm-dev:8000/v1;
}

重启 Nginx,将 app.js 中的 baseURL 由http://server-llm-dev:8000/v1更改为http://127.0.0.1/ v1

重新编译部署后,即可发现跨域问题得以解决。

一、大模型风口已至:月薪30K+的AI岗正在批量诞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025年大模型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

国内大模型相关岗位缺口达47万

初级工程师平均薪资28K(数据来源:BOSS直聘报告)

70%企业存在"能用模型不会调优"的痛点

真实案例:某二本机械专业学员,通过4个月系统学习,成功拿到某AI医疗公司大模型优化岗offer,薪资直接翻3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如何学习大模型 AI ?

AI取代的不是人类,而是不会用AI的人!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掌握AI工具的从业者生产效率提升47%,薪资溢价达34%!

由于新岗位的生产效率,要优于被取代岗位的生产效率,所以实际上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的。

但是具体到个人,只能说是: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1️⃣ 提示词工程:把ChatGPT从玩具变成生产工具
2️⃣ RAG系统:让大模型精准输出行业知识
3️⃣ 智能体开发:用AutoGPT打造24小时数字员工

熬了三个大夜整理的《AI进化工具包》送你:
✔️ 大厂内部LLM落地手册(含58个真实案例)
✔️ 提示词设计模板库(覆盖12大应用场景)
✔️ 私藏学习路径图(0基础到项目实战仅需90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10天):初阶应用

该阶段让大家对大模型 AI有一个最前沿的认识,对大模型 AI 的理解超过 95% 的人,可以在相关讨论时发表高级、不跟风、又接地气的见解,别人只会和 AI 聊天,而你能调教 AI,并能用代码将大模型和业务衔接。

  • 大模型 AI 能干什么?
  • 大模型是怎样获得「智能」的?
  • 用好 AI 的核心心法
  • 大模型应用业务架构
  • 大模型应用技术架构
  • 代码示例:向 GPT-3.5 灌入新知识
  • 提示工程的意义和核心思想
  • Prompt 典型构成
  • 指令调优方法论
  • 思维链和思维树
  • Prompt 攻击和防范

第二阶段(30天):高阶应用

该阶段我们正式进入大模型 AI 进阶实战学习,学会构造私有知识库,扩展 AI 的能力。快速开发一个完整的基于 agent 对话机器人。掌握功能最强的大模型开发框架,抓住最新的技术进展,适合 Python 和 JavaScript 程序员。

  • 为什么要做 RAG
  • 搭建一个简单的 ChatPDF
  • 检索的基础概念
  • 什么是向量表示(Embeddings)
  • 向量数据库与向量检索
  • 基于向量检索的 RAG
  • 搭建 RAG 系统的扩展知识
  • 混合检索与 RAG-Fusion 简介
  • 向量模型本地部署

第三阶段(30天):模型训练

恭喜你,如果学到这里,你基本可以找到一份大模型 AI相关的工作,自己也能训练 GPT 了!通过微调,训练自己的垂直大模型,能独立训练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掌握更多技术方案。

到此为止,大概2个月的时间。你已经成为了一名“AI小子”。那么你还想往下探索吗?

  • 为什么要做 RAG
  • 什么是模型
  • 什么是模型训练
  • 求解器 & 损失函数简介
  • 小实验2:手写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并训练它
  • 什么是训练/预训练/微调/轻量化微调
  • Transformer结构简介
  • 轻量化微调
  • 实验数据集的构建

第四阶段(20天):商业闭环

对全球大模型从性能、吞吐量、成本等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可以在云端和本地等多种环境下部署大模型,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创业方向,做一名被 AI 武装的产品经理。

  • 硬件选型
  • 带你了解全球大模型
  • 使用国产大模型服务
  • 搭建 OpenAI 代理
  • 热身:基于阿里云 PAI 部署 Stable Diffusion
  • 在本地计算机运行大模型
  • 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 基于 vLLM 部署大模型
  • 案例:如何优雅地在阿里云私有部署开源大模型
  • 部署一套开源 LLM 项目
  • 内容安全
  •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

学习是一个过程,只要学习就会有挑战。天道酬勤,你越努力,就会成为越优秀的自己。

如果你能在15天内完成所有的任务,那你堪称天才。然而,如果你能完成 60-70% 的内容,你就已经开始具备成为一名大模型 AI 的正确特征了。

这份完整版的大模型 AI 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大模型实战,大模型,AI大模型,大模型学习,大模型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