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工程系列】海哨一号卫星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12时4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海哨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卫星工程系列】海哨一号卫星_第1张图片

“海哨一号”星是一颗低倾角SAR载荷遥感卫星,主要载荷为X频段合成孔径雷达,最优成像分辨率优于1米,具备单、双、简缩极化成像能力,可实现星上成像和海洋动力信息反演与提取。该星运行于低倾角(43°)轨道,可有效提高中低纬地区观测时空覆盖度;同时装载的全时段夜光相机,可实现光-SAR一体化协同探测,应用场景十分广阔。

首颗超低轨合成孔径雷达(SAR)遥感卫星“海哨一号”成功在轨验证并获取首批高分辨多极化雷达图像,标志着我国在微小卫星多极化SAR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海哨一号”搭载全球首个具备多极化(单、双、四、简缩极化)观测能力的微小卫星SAR载荷,可实现高分辨率(优于1米)、大幅宽(最大160公里)微波对地成像观测,填补了国际上微小卫星多极化SAR技术的空白。该卫星具备多种工作模式,例如常规模式,包括聚束模式(优于1米分辨率)、条带模式(1米分辨率)和扫描模式,可适应不同场景观测需求;试验模式,包括混合全极化模式、视频SAR及非沿迹SAR等新体制成像模式,为未来SAR应用拓展提供数据支撑。

目前,“海哨一号”卫星已完成全部常规模式、试验模式及星上智能处理功能的在轨验证。该卫星SAR载荷的研制工作由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承担,其获取的高质量、全天候遥感数据将有力支撑应急减灾快速响应、国土资源管理、水利设施动态监测以及海洋环境长期观测等重大需求,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和海上目标识别效能,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可靠的遥感信息服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星工程系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