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博客❤️❤️
博主优势:博客内容尽量做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为了方便读者。
⛳️座右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本文目录如下:
目录
1 概述
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永磁同步电机仿真模型研究
一、自抗扰控制(ADRC)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二、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数学模型
三、ADRC在PMSM控制中的实现
四、仿真建模工具与方法
五、ADRC参数整定策略
六、仿真验证指标与性能分析
七、结论与展望
2 运行结果
2.1 模型搭建
2.2 自抗扰控制模块:
2.3 输出转矩
2.4 输出电流
2.5 电机转速
3 参考文献
4Simulink仿真实现
使用自抗扰控制(ADRC)技术来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在进行仿真模型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方程、控制策略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因素。
1. 首先,编写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方程。这可以是基于电机的物理特性和转子、定子之间的电磁耦合关系建立的微分方程组。
2. 接下来,设计ADRC控制器,包括观测器和控制器。ADRC控制器通常包括状态观测器、扰动观测器和控制器三部分,用于实现对系统状态和扰动的估计和补偿。
3. 将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方程和ADRC控制器整合在一起,建立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4. 运行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包括速度响应、转矩跟踪精度和系统稳定性等指标。
永磁同步电机的调速系统是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这种系统在实际控制中会面临诸多挑战。系统控制量之间的耦合性使得单独控制某一变量时会对其他变量产生影响,增加了系统控制的复杂度。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自抗扰控制技术被引入到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
自抗扰控制技术将系统的耦合项视为单一的扰动进行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统的耦合问题。通过这种方法,系统的控制变量数目得到减少,简化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和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中表现出良好的动态和静态性能,为系统稳定性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抗扰控制(ADRC)由韩京清教授于1998年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将系统内部参数变化、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因素统一视为“总和扰动”,并通过 扩张状态观测器(ESO) 实时估计和补偿,从而实现强鲁棒性控制。ADRC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ADRC的优势:
PMSM在矢量控制中常采用d-q旋转坐标系模型,假设忽略磁滞、涡流损耗和阻尼绕组,其动态方程如下:
模型特点:强耦合、非线性,且参数(如电感Ld,LqLd,Lq)易受温度、饱和效应影响。
控制架构:
关键设计步骤:
典型应用案例:
常用仿真平台:
模型构建步骤:
核心评价指标:
仿真结果示例:
ADRC在PMSM控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强鲁棒性、快速动态响应和抗扰能力。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通过仿真研究,ADRC为PMSM的高精度控制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在电动汽车、工业伺服等动态场景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文章中一些内容引自网络,会注明出处或引用为参考文献,难免有未尽之处,如有不妥,请随时联系删除。
[1]刘彬.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滑模自抗扰控制策略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23.DOI:10.27322/d.cnki.gsgyu.2023.001454.
[2]刘明皓,周沛沅,许敏捷等.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共轴直升机姿态控制律设计[J].海军航空大学学报,2024,39(01):123-1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