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

在嵌入式开发领域,海思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工业自动化、车载终端等多个领域。而 Qt 框架则以其跨平台、高效开发等优势,成为海思平台上应用开发的首选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的研发架构设计,并通过 PlantUML 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说明。

一、架构设计概述

1.1 设计目标

本架构设计旨在为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提供一个清晰、高效且可扩展的框架。通过对各大主要模块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充分结合海思平台的硬件特性和 Qt 框架的优势,实现以下目标:

  • 高效性能:充分利用海思平台的硬件加速能力,提升图形渲染、数据处理和通信等关键环节的运行效率。

  • 稳定可靠: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松耦合架构,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容错性,降低因单个模块故障导致整个系统崩溃的风险。

  • 易于维护:明确各模块的职能和接口,便于开发人员进行代码维护和功能扩展,降低维护成本和时间。

  • 灵活扩展:支持多种通信协议、数据存储方式和外部设备接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功能需求,如智能安防、工业自动化、车载终端等。

1.2 技术选型

  • 硬件平台:海思平台,如 Hi3519DV200、 Hi3516DV300、Hi3520DV400 等,具备强大的视频编解码能力和丰富的外设接口。

  • 软件框架:Qt 框架,用于实现跨平台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应用程序逻辑开发。

  • 操作系统:Linux,海思平台通常搭配 Linux 系统,提供稳定的操作系统支持和丰富的开发工具。

  • 数据库:SQLite(轻量级嵌入式数据库),适用于存储设备配置、日志信息和少量业务数据。

  • 通信协议:支持 TCP/IP、UDP、HTTP/HTTPS 协议,用于与外部服务器、设备或其他系统进行通信。

二、架构设计原则

2.1 分层架构

将项目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一层负责不同的职能,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重用性:

  • UI 层(Presentation Layer):负责用户界面的显示和用户交互,与用户直接交互,提供友好、直观的用户体验。

  • 业务逻辑层(Business Logic Layer):处理核心业务逻辑,与 UI 层分离,确保业务逻辑的独立性和可维护性。

  • 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Layer):负责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进行交互,处理数据的存取,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持。

  • 通信层(Communication Layer):负责与外部系统的通信,如与服务器、其他设备或传感器进行数据传输。

  • 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对海思平台的硬件进行抽象和封装,提供统一的硬件访问接口,便于上层应用开发和硬件设备的替换。

2.2 松耦合

尽量减少各模块之间的依赖,使模块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如使用接口、事件通知等机制实现模块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2.3 一致性

遵循统一的编码规范和设计习惯,如命名规范、注释规范、文件组织结构等,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和代码的可读性。

三、模块划分及设计

3.1 UI 模块

3.1.1 功能描述
  • 主界面(MainWindow):作为应用程序的主窗口,负责加载和管理各个功能模块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 功能模块界面(FeatureWidget):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界面,如视频监控界面、设备管理界面、日志查看界面等。

  • 弹窗与对话框(Dialog):提供各种弹窗和对话框,如设置对话框、警告提示框、错误提示框等,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

3.1.2 技术实现
  • 使用 Qt Designer 设计界面布局,通过 Qt 的 QML 语言实现现代化、响应式的用户界面,充分利用海思平台的硬件加速能力。

  • 对于复杂的界面逻辑,可使用 C++ 编写自定义控件,实现复杂的交互功能和数据绑定。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1张图片

3.2 业务逻辑模块

3.2.1 功能描述
  • 视频管理(VideoManager):负责视频的采集、编码、解码和传输,与硬件层进行交互,获取摄像头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

  • 设备控制(DeviceController):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功能,如云台控制、镜头聚焦、设备重启等。

  • 数据处理(DataProcessor):对采集到的视频数据、传感器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处理,提取关键信息,为业务逻辑提供数据支持。

  • 系统设置(SystemConfig):提供系统的配置参数管理功能,包括视频编码参数、网络配置、设备参数等。

3.2.2 技术实现
  • 使用 C++ 实现业务逻辑模块的核心功能,通过海思 SDK 提供的 API 与硬件层进行通信和交互。

  • 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 为每个功能模块设计接口,便于其他模块进行调用和集成。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2张图片

 3.3 数据访问模块 

3.3.1 功能描述
  • 数据库管理(DatabaseManager):负责与 SQLite 数据库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 日志管理(LogManager):记录系统的运行日志、错误信息和操作记录,便于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

  • 配置存储(ConfigStorage):存储系统的配置参数,如网络配置、设备配置、用户设置等。

 3.3.2 技术实现 
  • 使用 Qt 的 QSql 模块与 SQLite 数据库进行交互,设计合理的数据库表结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日志管理采用异步写入的方式,避免对系统主流程造成阻塞,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 配置存储采用 XML 或 JSON 格式,便于配置文件的读取和解析。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3张图片

 3.4 通信模块 

3.4.1 功能描述
  • 网络通信(NetworkCommunication):实现与外部服务器、设备或其他系统之间的网络通信,支持 TCP/IP、UDP、HTTP/HTTPS 协议。

  • 串口通信(SerialCommunication):用于与外部串口设备进行通信,如 RFID 读卡器、传感器等。

 3.4.2 技术实现 
  • 使用 Qt 的 QtNetwork 模块实现 TCP/IP 和 UDP 网络通信,支持多线程和非阻塞通信模式。

  • 串口通信采用 QtSerialPort 模块,实现与串口设备的高效通信。

  • 远程服务可使用 QtWebSockets 或 QtSoap 模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4张图片

3.5 独立模块

3.5.1 初始化配置模块
  • 功能描述

    • 系统初始化(SystemInitialization):在系统启动时,初始化硬件资源、网络连接和数据库等。

    • 设备自检(DeviceSelfCheck):对硬件设备进行全面的自检,检测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 技术实现

    • 使用 Qt 的单例模式实现系统初始化类,确保初始化过程的唯一性和线程安全性。

    • 设备自检通过调用硬件 SDK 提供的 API,对摄像头、传感器、网络接口等设备进行逐个检查,并记录自检结果。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5张图片

3.5.2 更新模块
  • 功能描述

    • 软件更新(SoftwareUpdate):从服务器下载最新的软件版本,并进行更新安装。

    • 固件更新(FirmwareUpdate):对设备的固件进行升级,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 技术实现

    • 软件更新通过 HTTP 或 FTP 协议从指定的服务器下载更新包,验证更新包的完整性后,进行安装和重启系统。

    • 固件更新采用海思平台提供的固件升级工具和 API,实现对设备固件的安全升级。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6张图片

四、架构设计优势

通过上述架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海思平台的硬件性能和 Qt 框架的开发优势,实现高效、稳定、可维护的应用程序:

  • 高效性能: UI 模块采用 QML 和硬件加速技术,确保图形界面的流畅性;业务逻辑模块直接与硬件 SDK 进行交互,充分发挥海思平台的视频编解码和图像处理能力。

  • 稳定可靠: 模块化设计和松耦合架构使得系统各个部分相对独立,当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定位问题并进行修复,降低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 易于维护: 明确的模块划分和接口定义,使得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特定模块的开发和维护,降低了学习成本和维护难度。

  • 灵活扩展: 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数据存储方式,方便集成新的功能模块和第三方设备;独立的更新模块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

五、总体架构图

基于海思平台的 Qt 应用项目研发架构设计及描述_第7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Qt项目总结,qt,数据库,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