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聚类算法---K-Means算法

文章目录

  • 引言
  • K-means聚类算法
    • K-means算法的相关描述
    • K-means算法的工作流程
    • K-means聚类算法后处理
  • 二分K-means算法
  • 可视化界面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引言

先说个K-means算法很高大上的用处,来开始新的算法学习。我们都知道每一届的美国总统大选,那叫一个竞争激烈。可以说,谁拿到了各个州尽可能多的选票,谁选举获胜的几率就会非常大。有人会说,这跟K-means算法有什么关系?当然,如果哪一届的总统竞选,某一位候选人是绝对的众望所归,那自然能以压倒性优势竞选成功,那么我们的k-means算法还真用不上。但是,我们应该知道2004年的总统大选中,候选人的得票数非常接近,接近到什么程度呢?如果1%的选民将手中的选票投向任何一位候选人,都直接决定了总统的归属。那么这个时候,这1%的选民手中的选票就非常关键,因为他们的选票将直接对选举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如果能够妥善加以引导和吸引,那么这很少的一部分选民还是极有可能会转换立场的。那么如何找出这类选民,以及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采取措施来吸引他们呢?

答案就是聚类,这就要说到本次要讲到的K-means算法了。通过收集用户的信息,可以同时收集用户满意和不满意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到聚类算法中,就会得到很多的簇;接着,对聚类结果中的每一个簇(最好是最大簇),精心构造能吸引该簇选民的信息,加以引导;最后,再开展竞选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机器学习,聚类算法,KMe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