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地存储、管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从中提炼价值,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DW) 正是为此而生的关键技术。理解其基础理论对于构建高效的数据驱动决策体系至关重要。
虽然数据库 (Database, DB) 和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 DW) 都存储数据,但它们的设计目标、应用场景和特性有着本质的区别。
数据库 (DB) - 面向日常运营 (OLTP -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数据仓库 (DW) - 面向分析决策 (OLAP -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直接将来自各个业务系统的原始数据 堆砌在一起进行分析,往往会导致 混乱、低效和难以维护。因此,现代数据仓库通常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
典型的数据分层架构 (以常见的三/四层为例):
ODS (Operational Data Store) - 操作数据层 / 数据引入层
DWD (Data Warehouse Detail) - 数据明细层 / 公共维度层
DWS (Data Warehouse Summary/Service) - 数据汇总层 / 服务层
ADS/APP (Application Data Store / Application Layer) - 应用数据层 / 数据集市层
将数据从源系统 加载到数据仓库,并进行必要的转换,是数仓建设的核心环节。ETL 和 ELT 是两种常见的数据集成模式。
ETL (Extract - Transform - Load) - “先处理,后加载”
ELT (Extract - Load - Transform) - “先加载,后处理”
数据仓库是企业数据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其与日常操作数据库的区别,掌握数据分层的设计思想和优势,以及辨析 ETL 与 ELT 的不同模式,是构建一个 健壮、高效、可扩展的数据仓库的前提。这些基础理论将指导我们在实际项目中做出更明智的架构选择和技术决策,最终让数据为业务 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