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中CD Layer和Mask Layer的关系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CD Layer(Critical Dimension Layer) 和 Mask Layer(光刻掩模层) 是紧密相关的概念,但它们的角色和用途不同。以下是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以及 Mask Layer 的核心作用


一、CD Layer 与 Mask Layer 的联系

  1. CD Layer(关键尺寸层)

    • 定义:CD Layer 是版图设计中标识 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 的层次,通常用于标记对工艺精度要求极高的结构(如栅极宽度、最小线宽等)。

    • 作用

      • 指导设计规则检查(DRC),确保关键尺寸符合工艺能力(如28nm工艺中栅极CD需严格控制在±1nm内)。

      • 在OPC(光学邻近校正)和RET(分辨率增强技术)中作为优化目标。

  2. Mask Layer(光刻掩模层)

    • 定义:Mask Layer 是实际用于制造光刻掩模(Photomask)的图形层,每一层掩模对应一道光刻工艺步骤(如Active、Poly、Metal等)。

    • 与CD Layer的关系

      • CD Layer 的数据会被转换为 Mask Layer 的图形,但 Mask Layer 可能包含更多信息(如辅助图形、OPC修正结构)。

      • 示例:Poly层的CD(栅极宽度)会体现在Poly光刻掩模上,但掩模上还可能添加了散射条(Scattering Bars)以改善光刻分辨率。

    总结

    • CD Layer 是设计阶段的“标注层”,用于约束关键尺寸;

    • Mask Layer 是制造阶段的“物理层”,直接用于光刻。


二、Mask Layer 的核心作用

Mask Layer 是芯片制造的“模板”,其核心功能包括:

1. 图形转移
  • 将设计版图(GDSII)的图形通过光刻工艺转移到硅片上,形成实际的器件结构(如晶体管、互连线)。

2. 工艺控制
  • 关键尺寸控制:确保特征尺寸(如栅极长度)符合设计需求。

  • 对准精度:多层掩模之间的对准(Overlay)直接影响器件性能(如FinFET的鳍片与栅极的对准)。

3. 分辨率增强
  • OPC(光学邻近校正):在掩模上添加修正图形(如锯齿边、亚分辨率辅助特征),补偿光刻中的衍射效应。

  • PSM(相移掩模):利用相位干涉提高分辨率(用于密集线条或接触孔)。

4. 工艺步骤定义
  • 每一层 Mask Layer 对应一道工艺步骤(如:

    • Active Mask:定义有源区;

    • Via Mask:定义金属层间通孔。


三、CD Layer 与 Mask Layer 的设计规则差异

特性 CD Layer Mask Layer
用途 设计阶段的关键尺寸标注 制造阶段的光刻图形
内容 仅包含关键尺寸约束(如最小线宽) 包含实际图形+OPC修正+工艺辅助特征
EDA工具处理 用于DRC验证和工艺仿真 用于掩模数据准备(MDP)和光刻机输入
示例 标记栅极的CD为20nm±1nm 包含栅极图形+散射条+锯齿边修正

四、实际案例说明

案例1:FinFET栅极制造
  1. 设计阶段

    • CD Layer 标注FinFET栅极的关键尺寸(如18nm)。

  2. 掩模生成

    • Mask Layer 生成时,会在栅极图形两侧添加辅助线条(Sub-Resolution Assist Features, SRAF),确保光刻时线条边缘清晰。

案例2:金属层互连
  • CD Layer 规定最小金属线宽为40nm,但 Mask Layer 的实际图形可能通过OPC修正为“锤头形”(Hammerhead)以减少端部缩短效应。


五、总结

  • CD Layer 是设计规则中的“约束层”,确保关键尺寸符合工艺要求;

  • Mask Layer 是制造的“执行层”,通过光刻将设计图形物理化,并包含工艺优化特征。

  • 核心关系:CD Layer 的规则会直接影响 Mask Layer 的图形生成,但 Mask Layer 的复杂性远高于原始设计(因包含工艺补偿)。

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对高阶芯片设计(如7nm以下工艺)至关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