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Analysis(市场分析):业务分析师的“环境扫描仪”

看清行业动向,捕捉机会窗口。

那次新产品规划会,我还记得很清楚。

老板看着刚冒出来的业务方向,沉思了一下,说:“我有点感觉,这个方向能做。”

一桌人点点头,却没人真能说清楚“为啥”。

但我知道,直觉不是策略,市场才是答案。

我回去熬了两个夜晚,做了一份完整的 Market Analysis。

当我在下次会上展示数据、趋势、客户画像时,老板敲了敲桌子说:

“有东西了,这下我心里有底了。”


什么是 Market Analysis?

不是拍脑袋,也不是 PPT 摆好看

不是做做行业剪报,也不是整几张花哨图表。

它是——

• 识别客户,理解偏好:谁是目标用户?他们真正想要什么

• 识别机会与竞争:哪里能创造更高的价值?谁是我们的对手?他们怎么做的?

• 掌握趋势,预判收益:市场往哪走?增长潜力有多大?值得投入吗?

• 制定策略,支撑决策:怎么走最合适?我们能用什么数据和资源来验证判断?

一句话:

给决策装上雷达。


Market Analysis到底分析什么?

别急着开干,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个市场有多大?还在增长吗?(别一头扎进个“死水塘”)
  • 客户是谁?在烦什么?有多愿意掏钱?
  • 有哪些对手?他们做得咋样?我们能赢在哪儿?
  • 未来3-5年,这个行业会变成什么样?

这些问题,背后对应的就是以下这些分析模块:

  • 市场规模 & 增长率(TAM / SAM / SOM)
  •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技术、政策、消费行为)
  • 目标客户画像(年龄段、需求、动机、消费力)
  • 竞争格局分析(玩家分布、优势弱点、定位地图)
  • 机会/威胁清单(SWOT + 定量排序)

我的 Market Analysis 流程

  1. 先问清楚目标:是要拓展新市场?还是评估一个新产品方向?

  2. 数据采集:通过行业研究(Statista、艾瑞咨询、CB Insights)、数据调研(百度指数,微信指数,巨量算数,电商评论等)、专家访谈等方式收集外部洞察。

  3. 梳理市场结构:TAM(总市场)/SAM(可服务市场)/SOM(预期切入市场),可以简单理解为:“TAM 整个蛋糕 / SAM 能吃到的部分 / SOM 实际入口那一块”

  4. 扫描趋势:用 PEST、五力模型等工具,看清哪些力量在推/拉市场

  5. 构建客户画像:通过用户访谈、在线问卷(问卷星)、日志分析( Lookback)等方式收集一手数据,结合行为特征构建典型用户画像(Persona)。还可以使用 用户旅程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分析用户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触点、情绪、痛点”,挖掘关键需求,通常经由人物标签、动机、典型场景、目标、痛点、使用通道等维度输出(可借助模板工具如 Figma、UXPressia、Canvanizer 等)。

  6. 市场差异化分析:分析竞品在服务内容、技术路径、商业模式上的异同。常见的分析方式如构建 二维竞争定位图,横轴可代表“价格 / 技术成熟度”,纵轴代表“服务深度 / 客户定制化程度”。你也可以试试这些常见坐标组合:

    1. 高价 vs 低价 / 低配 vs 高配
    2. 自动化程度 vs 人力密集
    3. 用户自由度 vs 标准化程度

    如果不会画图,可以直接用 Excel、Canva、甚至白板先做草图也没关系。

  7. 识别机会点 + 排序优先级:不是每个机会都值得做,要选“资源/能力/时机”匹配的


最终的 Market Analysis 可以有什么交付物?

最终交付形式可以包括:行业概况PPT、分析报告、竞品定位图、Persona图卡、趋势雷达图等,关键是洞察+推荐+支撑数据三者齐全。


一个真实案例

我们曾支持一家澳洲本地的地板制造企业,计划拓展新西兰市场。在最初的战略会上,团队的设想是以“出口+本地分销代理”为切入点,尽量轻资产运营。

但我负责的市场分析阶段揭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复杂性。

我们调研了多个维度:

  • 客户行为:新西兰消费者对地板材质、防潮性能、安装服务的重视程度与澳洲不同;尤其是沿海地区,对交付周期和售后响应时间要求极高;
  • 物流成本:通过第三方港口中转,每次运输周期在 15 天左右,季节性还会受限,导致客户流失率上升;
  • 竞争格局:本地头部品牌已经形成稳定分销网络,价格战空间小,但交付时效是他们的软肋;
  • 合作渠道:原设想的代理商并不愿意承担库存风险,只愿意按单采购,压缩了备货与交付能力。

基于这些洞察,我们建议放弃“轻量化进入”策略,转为在奥克兰建立一个自营的 Distribution Center(分销仓+客户服务枢纽),用“准本地化响应”作为差异化竞争优势。

三个月后,第一批客户交付时间从原来的 18 天缩短至 5 天,客户满意度显著上升,新西兰的营收也成功在半年内破了百万门槛。


Market Analysis 的价值

它能帮我们看清局势、找到差距、做对决策

  1. 识别自身短板:透过数据发现我们在哪掉队,行业又在哪踩雷,提前修正方向;
  2. 洞察竞争差异:谁在提供什么、服务有什么不同、客户为啥选他们不选我们?

同时,Market Analysis 本身可以:

  • 定向发力:可以聚焦特定人群、针对具体问题,把力气花在最值得的地方;
  • 支持定制化决策:你关心什么,它就能围绕什么搜集数据、提出结论。

我的经验建议

  • 市场分析不总是立竿见影的,它可能耗时、耗钱,结果也未必马上显现
  • 没有清晰的市场细分,分析可能南辕北辙——不精准的用户画像、错误的竞品假设,都会让我们得出偏差结论
  • 用定量数据验证定性假设,直觉可以有,但不能只靠直觉
  • 竞争分析要动态更新,市场不是静态的,竞争者也在进化
  • 从市场现象洞察深层动因,问自己:“背后为什么?”

最后的共勉

做市场分析,就像带着手电筒走在黑暗的隧道里。

你不一定能马上看到终点,但你至少能知道:

哪边是墙,哪边是坑,哪边才有通路。

做分析的人常常寂寞,因为你要先比别人看见,也要忍住不轻易拍板。但别担心,看得更清楚的人,终将成为被依赖的人。

我们BA,不是拍板的人,

但我们,是替团队照明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验分享,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