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软件开发伪创新,会擦出什么火花-01微笑手术

DDD领域驱动设计批评文集

做强化自测题获得“软件方法建模师”称号

《软件方法》各章合集


这些年我经常批评软件开发的伪创新。不妨开个脑洞,如果把软件开发“创新”手法应用于医学领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得到什么样的“成果”呢?

创新手法之一:偷梁换柱

步骤如下:

(1)当X比较难时,发明aX。a通常是某个带有褒义的形式或仪式;

(2)组圈子互吹互捧aX,把焦点放在a上;

(3)对X畏难的“目标客户”闻风而来,大家热烈讨论a,心照不宣地假装所有人的X已经没有问题。

举例:

(1)建模比较难,于是发明“大声建模”。

★“大声”是一个形式,这个形式带有褒义,我大声我骄傲,你要是反对“大声建模”,你就是“偷感建模”。不过,以下人士哭晕在厕所:霍金、图灵(口吃)、牛顿+特斯拉+诺贝尔(害怕交际,终身未婚),“大声建模”对他们来说可太难了!

(2)组圈子互吹互捧“大声建模” ,把焦点放在“大声”上;

(3)对建模畏难的“目标客户(软件开发人员)”闻风而来,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大声”,心照不宣地假装所有人的“建模”已经没有问题。

作业:

大家可以拿这个思路去剖析“结对编程”,同时观察还有没有类似这种用形式来掩盖内容的“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怎么应用到医学上?

成果之一-微笑手术

(1)手术很难,于是发明“微笑手术” 。“微笑”是一个形式,这个形式是褒义的,谁能反对“微笑手术”呢?

(2)组圈子互吹互捧“微笑手术” ,把焦点放在“微笑”上;

(3)对手术畏难的“目标客户(医生)”闻风而来,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微笑”,心照不宣地假装所有人的“手术”已经没有问题——董小姐、韩小姐的“微笑”可是碾压各位木呆呆医生!

*****以下是扩展*****

现在大家都在谈董小姐的4+4,你学经济的能够做医生吗?其实只要该学的东西学到了,该过的考核过了,门槛是公平的,就可以。

像转行这种事情,我们软件开发行业不是更多吗?前面20年,互联网和IT业的待遇优厚,不管学什么的都涌进IT业。董小姐好歹还有证,我们搞IT很多人连证都没有,照样搞。转行不是不可以,尤雨溪(Vue)还是学艺术出身的呢,只要付出相应代价学习到相应的技能。

只是不能搞偷梁换柱这种。

我以前在文章里也提到过某次“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的经历。

大概是18年前(感慨,今年2025年,已经18年了啊), 一个文科出身的编辑上台大谈敏捷开发一个小时。

没有专门学过计算机科学或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应该没有),也没有从事过软件方面的工作,谈“开发”是谈不来的,但可以谈“敏捷开发”——重点谈“敏捷”嘛,那可太擅长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DDD领域驱动设计,产品经理,架构师,UML,领域驱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