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 年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 年版)》编写组编. —— 2 版.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2
ISBN 978-7-04-059900-8
《德法年鉴》
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共产党宣言》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资本论》第一卷
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关系的秘密《法兰西内战》
,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该书以及几年后他写的《哥达纲领批判》
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反杜林论》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资本论》第二、三卷
,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和《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等著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的理论意义:
物质的存在方式:
方法论: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以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坚持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要求充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这意味着:
意识与人工智能:
方法论:要以开放、客观的态度观察、思考和把握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不当应用风险的研判和防范,引导和规范人工智能走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事物的普遍联系:
事物的变化发展:
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
方法论: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善于把二者结合起来,在斗争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性。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指导实践,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还要大力发扬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斗争中应对挑战,在斗争中开拓前进。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尤其是要把优先解决主要矛盾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量变质变规律:
方法论:当事物的发展处在量变阶段时,要踏踏实实做好日常工作,为未来重大改变作准备;另一方面,当质变来临的时候,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成质变,使工作迈上新台阶。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否定观 ):
方法论: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要把握住它的现存状态又要把握住它的发展趋向,反对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事物的辩证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历事物自我发展的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有规律的过程。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根本解决。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成对范畴:
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六大思维能力:
科学实践观的意义:
实践的本质:
实践的基本结构:
主体客体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作用于客体,使其按照主体的需要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形成了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对象物。
客体主体化:是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客体性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实践形式: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
非理性因素
从实践到认识:
真理:
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客观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相对性又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真理与谬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价值的基本特征: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方法论:价值评价要以最广大人民的需要和利益为根本,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 { 主体划分 { 个体意识 群体意识 层次划分 {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式 { 意识形态 非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 \begin{cases} 主体划分 \begin{cases} 个体意识 \\ 群体意识 \end{cases} \\ 层次划分 \begin{cases} 社会心理 \\ 社会意识形式 \begin{cases} 意识形态 \\ 非意识形态 \end{cases} \end{cases} \end{cases} 社会意识⎩ ⎨ ⎧主体划分{个体意识群体意识层次划分⎩ ⎨ ⎧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非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
生产力基本要素 { 劳动资料 / 手段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力基本要素 \begin{cases} 劳动资料 / 手段 \\ 劳动对象 \\ 劳动者 \end{cases} 生产力基本要素⎩ ⎨ ⎧劳动资料/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关系 \begin{cases}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 产品分配关系 \end{cases} 生产关系⎩ ⎨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方法论: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把坚持发展作为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 意识形态 / 观念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置和政治组织 / 政治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begin{cases} 意识形态 / 观念上层建筑 \\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置和政治组织 / 政治上层建筑 \end{cases} 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设置和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
交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
方法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工作、促落实,都要体现党性要求和宗旨意识,都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走好群众路线。
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商品开始的原因: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商品经济 { 发展二阶段 { 简单商品经济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 原始、奴隶、封建社会 发达商品经济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以获得价值为目的 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经济形式 产生的历史条件 { 存在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经济 \begin{cases} 发展二阶段 \begin{cases} 简单商品经济 \begin{cases}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 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 \\ 原始、奴隶、封建社会 \end{cases} \\ 发达商品经济 \begin{cases}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 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以获得价值为目的 \\ 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经济形式 \end{cases} \end{cases} \\ 产生的历史条件 \begin{cases} 存在社会分工 \\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nd{cases} \end{cases} 商品经济⎩ ⎨ ⎧发展二阶段⎩ ⎨ ⎧简单商品经济⎩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发达商品经济⎩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通过商品生产和交换以获得价值为目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经济形式产生的历史条件{存在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二因素 { 使用价值 价值 商品二因素 \begin{cases} 使用价值 \\ 价值 \end{cases}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使用价值:
价值: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begin{cases} 具体劳动 \\ 抽象劳动 \end{cases}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任何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货币
价值规律:
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价值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价值规律的局限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市场更加稳健地运行,更好地服务于提升综合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坚决防止出现两极分化。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剥削制度。
资本的原始积累
生产资料所有制: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为了维持生存,劳动者不得不通过将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来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变成雇佣劳动关系。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本运动的一般目的是价值增值。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W ( 商品 ) − G ( 流通中的货币 ) − W ( 商品 ) W( 商品 )-G( 流通中的货币 )-W( 商品 ) W(商品)−G(流通中的货币)−W(商品)
资本总公式: G ( 作为资本的货币 ) − W ( 商品 ) − G ′ ( 价值增值后的货币 ) G( 作为资本的货币 )-W( 商品 )-G'( 价值增值后的货币 ) G(作为资本的货币)−W(商品)−G′(价值增值后的货币)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劳动力的使用。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劳动力商品价值量的衡量: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构成: W = c + v + m W = c + v + m W=c+v+m
不变资本 c c c,可变资本 v v v,剩余价值 m m m
剩余价值率:
m ′ = m / v ; 剩余价值率 m ′ , 剩余价值 m , 可变资本 v m' = m / v;\ 剩余价值率\ m',\ 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m′=m/v; 剩余价值率 m′, 剩余价值 m, 可变资本 v
m ′ =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m' =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循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 { 购买: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职能 生产:产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 售卖:产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职能 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 \begin{cases} 购买: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职能 \\ 生产:产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 \\ 售卖:产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职能 \end{cases} 产业资本循环三阶段⎩ ⎨ ⎧购买: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职能生产:产业资本执行生产资本职能售卖:产业资本执行商品资本职能
产业资本运动前提:
资本的周转:
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
社会生产两大部类: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发展二阶段 {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发展二阶段 \begin{cases}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 垄断资本主义 \end{cases} 资本主义发展二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
生产集中: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资本集中: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或由许多小资本合并而成大资本的过程,其结果是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
垄断
垄断组织:在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激烈,原因:
在垄断条件下,在垄断组织内部、垄断组织之间以及垄断资本家集团之间,垄断组织同非垄断组织之间以及中小企业之间,都存在广泛而激烈的竞争。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不仅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金融资本: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金融寡头: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在买卖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全球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征:
世界大变局下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begin{cases}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 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end{cases}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