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Domain Name System) 是一个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使用户能够通过易于记忆的域名访问互联网资源,而不是记住复杂的IP地址。DNS类似于“互联网的电话簿”,帮助计算机找到彼此的位置。
是互联网上一个网站或服务器的标识符,用户通常通过域名访问网站。
例如,google.com、baidu.com等。
是指计算机和设备在网络上的唯一地址。
通常为IPv4(如192.168.1.1)或IPv6(如fe80::a00:27ff:fe71:8bdb)格式。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如www.example.com)并按下回车时,操作系统会向本地的DNS服务器请求解析该域名。
操作系统首先会检查本地缓存是否已经存储了该域名的IP地址。如果找到,直接使用缓存中的IP地址访问网站。如果没有找到,继续向DNS服务器查询。
如果本地缓存没有该域名的解析记录,操作系统会向本地配置的递归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递归DNS服务器是负责处理所有域名查询请求的DNS服务器。它会执行域名解析的多个步骤,直到找到最终的IP地址。
递归DNS服务器会首先查询根DNS服务器。根DNS服务器是互联网中最顶层的DNS服务器,它并不直接存储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而是会返回管理特定域名后缀(如.com、.org、.net)的权威DNS服务器的地址。
根DNS服务器将请求转发到顶级域(TLD)DNS服务器。TLD DNS服务器负责管理某一类顶级域(如.com、.org等)的域名解析。
TLD DNS服务器将请求进一步转发到权威DNS服务器。权威DNS服务器负责某个具体域名的解析。权威DNS服务器会返回域名对应的IP地址。
递归DNS服务器收到权威DNS服务器返回的IP地址后,会将该IP地址缓存,并将其返回给用户的操作系统。然后,操作系统将该IP地址传递给浏览器,浏览器通过该IP地址建立与目标网站的连接,最终加载网页。
通过DNS解析获得IP地址后,浏览器能够连接到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并接收响应,最终展示网页内容。
DNS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各部分协同工作,确保域名解析的高效与准确。
DNS域名由多个部分组成,从右到左依次是:
位于整个域名系统的最顶端,通常表示为一个点(.),例如www.example.com中的根域是.。
例如.com、.org、.net、.cn等。
如example,它通常是组织的名称或项目名称。
如果域名结构有多层,www就是一个子域名,代表着网站的一部分。
DNS记录是DNS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它们提供了域名与IP地址等不同类型信息的映射。
常见的DNS记录类型包括:
将域名映射到IPv4地址。
例如:www.example.com -> 192.0.2.1。
将域名映射到IPv6地址。
将一个域名别名映射到另一个域名。
例如:www.example.com -> example.com。
定义邮件服务器的地址,用于邮件传输。
例如:example.com的邮件服务器地址。
指定负责管理该域名的DNS服务器。
用于反向DNS查找,将IP地址映射到域名。
用于存储文本信息,常用于SPF(发件人策略框架)和域名验证等场景。
DNS缓存是为了提高域名解析速度,减少查询时间,避免每次都向远程DNS服务器发送请求。
DNS缓存分为两种:
浏览器本地保存了曾经解析过的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
操作系统也会缓存DNS记录,以避免每次查询都访问外部DNS服务器。
浏览器通过提前查询常用域名的DNS记录来加速网页加载。
CDN服务提供商通常会将内容缓存到多个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并提供优化的DNS解析,确保用户能够从离他们最近的服务器获取资源。
通过HTTPS加密的DNS查询,增强了隐私保护,并避免了DNS查询被篡改。
攻击者通过向DNS缓存注入恶意数据,使得DNS服务器缓存错误的IP地址,从而导致用户访问到伪造网站。为了防止这种攻击,现代DNS服务器通常采用“DNSSEC”(DNS安全扩展)技术,它可以通过数字签名验证DNS记录的完整性。
DNS放大攻击是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形式,攻击者利用开放的DNS服务器发送大量的流量到目标服务器,导致目标服务器过载。
防范措施:配置DNS服务器不允许未经授权的请求。
DNS是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将人类易于记忆的域名与计算机使用的IP地址之间建立了桥梁,确保了用户能够顺利地访问各种网站。了解DNS的工作原理、记录类型及其安全性对于网络管理与维护至关重要。在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优化和保障DNS服务的安全性变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