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通用输入/输出端口)是最基础且重要的外设功能之一。它的核心作用是通过软件配置引脚的功能,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字信号交互。
输出模式:输出高/低电平:直接控制外部设备。
#include "STC8H.H"
int main() {
P5M0 = 0x00;
P5M1 = 0x00;
P53 = 1;
while(1) {}
}
#include "STC8H.H"
引入头文件P5M0 = 0x00;P5M1 = 0x00;
配置引脚模式P53=1;
配置IO引脚的电平#include "STC8.H"
STC8H 系列芯片的头文件,如果Keil软件没有配置STC8环境,此处是无法导入的。
STC8H.H
文件的存储目录,在Keil安装目录下的 C51\INC\STC
文件夹下。内部有其他STC芯片的头文件,如果是其他芯片,则include
对应的头文件。
P5M0 = 0x00;P5M1 = 0x00
这一行是配置IO口的工作模式
IO口的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 | PnM1 | PnM0 | 说明 |
---|---|---|---|
准双向口 | 0 | 0 | 弱上拉,即可输入也可输出 灌电流可达20mA,拉电流为270~150uA |
推挽输出 | 0 | 1 | 强上拉输出。可达20mA,要加限流电阻 |
高阻输入 | 1 | 0 | 电流既不能流入也不能流出,但可用于测电平 |
开漏输出 | 1 | 1 | 内部上拉电阻断开。开漏模式既可读外部状态也可对外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如要正确读外部状态或需要对外输出高电平,需外加上拉电阻,否则读不到外部状态,也对外输不出高电平。 |
P53=1
配置IO引脚的电平
当前我们电灯是要控制P5端口的3号引脚,也就是P53这个引脚。理论上只需要设置这个引脚的工作模式即可。
P5M1 &= ~0x08, P5M0 &= ~0x08; //准双向口
P5M1 &= ~0x08, P5M0 |= 0x08; //推挽输出
P5M1 |= 0x08, P5M0 &= ~0x08; //高阻输入
P5M1 |= 0x08, P5M0 |= 0x08; //开漏输出
0000 1000
引脚编号和值的对应关系
编号 | 值 |
---|---|
0 | 0x01 |
1 | 0x02 |
2 | 0x04 |
3 | 0x08 |
4 | 0x10 |
5 | 0x20 |
6 | 0x40 |
7 | 0x80 |
如果想配置任意端口的任意引脚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上面的方式类比出来。
寄存器
如果想配置P53的GPIO模式,需要配置两个寄存器,P5M0和P5M1
以点灯为例,我们的开发步骤可以简略的分为以下步骤:
其中,第一点是开发板设计范畴,第二点是代码编写范畴,我们此时讨论第二点。
我们可以详细的认为,我们的开发是面向芯片手册进行的,如果换了一个芯片,需要查看新的芯片手册进行开发。
这里有什么含义呢?
#include
需要切换成对应的芯片头其实我们面向芯片手册开发也可以称之为面向寄存器开发,通过配置寄存器来完成功能。一个芯片中的寄存器众多,都写在了手册中,我们需要通过手册一一的查看,并且进行功能开发。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即使是STC8H.H
这个文件中,也都是配置的寄存器地址,是芯片厂商提供出来的,如果芯片厂商偷懒,不提供这个头文件,那么我就要通过芯片手册,自己来去定义端口功能等等寄存器对应的功能了。
不妨我们还是来点个灯,在没有头文件的情况下:
sfr P5M1 = 0xC9;
sfr P5M0 = 0xCA;
sfr P5 = 0xC8;
sbit P53 = P5^3;
void Delay1000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i, j, k;
i = 57;
j = 27;
k = 112;
do
{
do
{
while (--k);
} while (--j);
} while (--i);
}
int main() {
//P5M1 &= ~0x08, P5M0 &= ~0x08; //准双向口
P5M1 &= ~0x08, P5M0 |= 0x08; //推挽输出
//P5M1 |= 0x08, P5M0 &= ~0x08; //高阻输入
//P5M1 |= 0x08, P5M0 |= 0x08; //开漏输出
while(1) {
P53 = 1;//开
Delay1000ms();
P53 = 0;//关
Delay1000ms();
}
}
sfr和sbit和关键字:
库函数是一组已经封装好的程序,提供给开发者调用使用。这些函数通常是由语言的开发者或第三方库编写的,实现了一些通用的功能,如IO、PWM、串口、Timer等,可以让开发者无需重复编写这些功能,而是直接调用库函数即可。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减少重复代码的编写、降低程序出错的可能性,并且可以让代码更加易于维护和扩展。许多编程语言都有自带的库函数,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库来扩展其功能。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寄存器操作可能更加高效,例如在对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嵌入式系统中,需要最大程度地减少代码运行时间。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库函数还是直接寄存器操作。
使用库函数点灯
1导入库函数。
下载STC8H的库函数:
Config.h
Type_def.h
GPIO.h
GPIO.c
#include "Config.h"
#include "GPIO.h"
void Delay500ms() //@11.0592MHz
{
unsigned char data i, j, k;
i = 29;
j = 14;
k = 54;
do
{
do
{
while (--k);
} while (--j);
} while (--i);
}
void GPIO_config(){
GPIO_InitTypeDef gpioInit;
gpioInit.Mode = GPIO_OUT_PP;// 推挽
gpioInit.Pin = GPIO_Pin_3; // P53
GPIO_Inilize(GPIO_P5, &gpioInit);
}
void main(){
// 配置IO模式
// P53 配置准双向 (使用宏函数)
// P5_MODE_IO_PU(GPIO_Pin_3);
// P53 配置推挽输出模式(使用初始化函数)
GPIO_config();
while(1){
P53 = 1;
Delay500ms();
P53 = 0;
Delay500m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