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六)应用层

应用层

基本概念

服务器端(Server)

服务器是网络中提供服务的计算机或软件程序。服务器通常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大的存储空间和更高的带宽,用于提供各种服务,如文件存储、数据库管理、Web托管、电子邮件传递等。服务器会在网络中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根据请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资源

客户端(Client)

客户端是网络中使用服务的计算机或软件程序。客户端通常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如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客户端通过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来获取所需的服务或资源,并将服务器响应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在客户/服务器模型中,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遵循一种请求-响应的模式。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给客户端。这种模型可以有效地组织网络中的通信和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P2P模型

P2P(点对点)模型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架构,其中所有节点(或者称为对等节点)在功能上是对等的,它们可以充当客户端,也可以充当服务器,彼此之间可以直接通信,而无需通过中心服务器。在P2P模型中,节点之间可以共享资源、交换信息、进行协作等

特点

  1. 对等性:P2P网络中的节点彼此对等,没有明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区别。每个节点既可以充当客户端,向其他节点请求服务,也可以充当服务器,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

  2. 去中心化:P2P网络通常是去中心化的,即没有单一的中心节点或服务器来管理整个网络。相反,每个节点都能够自主地加入或退出网络,并与其他节点直接通信

  3. 资源共享:P2P网络中的节点可以共享各种类型的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带宽资源等。这些资源可以由任意节点提供,并且其他节点可以通过P2P网络访问和利用这些资源

  4. 分布式搜索:P2P网络中的节点通常需要进行分布式搜索来查找所需的资源或服务。这种搜索通常基于一种分布式哈希表(DHT)或类似的分布式索引机制来实现,允许节点在网络中查找和定位资源,而无需依赖中心化的搜索服务器

  5. 自组织性:P2P网络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即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地加入或退出网络,并动态地建立、维护和更新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用于将域名(例如:example.com)转换为与之对应的IP地址的分布式命名系统。简单地说,DNS充当了互联网上的“电话簿”,将易于记忆的域名映射到计算机能够理解的IP地址上

层次域名空间

层次域名空间是指域名系统(DNS)中的域名按照层次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的空间。在层次域名空间中,域名按照从右向左的顺序,通过点号(.)分隔,形成一个层次结构,每一级域名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网络或组织

包括顶级域名(Top-Level Domain,TLD)、二级域名(Second-Level Domain)、子域名(Subdomain)

  1. 顶级域名(TLD):顶级域名是域名中最高一级的域名,通常表示国家、地区、组织类型等。常见的顶级域名包括国家代码顶级域名(ccTLD,如.cn、.uk、.jp)和通用顶级域名(gTLD,如.com、.net、.org)等
  2. 二级域名(Second-Level Domain):二级域名是位于顶级域名下面的一级域名,通常表示组织、企业、机构等。例如,在域名example.com中,"example"就是二级域名
  3. 子域名(Subdomain):子域名是位于二级域名或更高级域名下面的域名。通过在已有域名的前面添加一个子域名,可以实现对域名空间的更细粒度的划分。例如,在域名www.example.com中,"www"就是一个子域名

域名解析过程

域名解析过程是将用户输入的域名转换为对应的IP地址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域名服务器的协作,通常包括本地域名服务器、递归域名服务器和权威域名服务器

  1. 用户输入域名:用户在浏览器地址栏或其他应用程序中输入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网络,笔记,面试,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