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务网格定义
2. 解决的问题
1. 核心组件 - Sidecar代理
2. 流量拦截机制
# iptables规则示例
iptables -t nat -A OUTPUT -p tcp -j REDIRECT --to-port 15001
1. 核心组件与功能
2. 配置下发流程
1. 通信逻辑解耦
2. 多语言支持
1. 主流服务网格项目
项目 | 特点 |
---|---|
Istio | 功能最全,社区活跃,依赖Kubernetes |
Linkerd | 轻量级,资源占用低,易部署 |
Consul | 与Hashicorp生态集成紧密 |
2. 标准化接口
1. 性能开销
2. 运维复杂度
3. 学习曲线
1. 微服务治理
2. 零信任安全
3. 多云/混合云部署
服务网格通过将通信逻辑下沉到基础设施层,解决了传统微服务架构的碎片化治理问题,但其引入的复杂性和性能成本需要权衡。理解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的协作机制、掌握主流项目(如Istio)的架构设计,是高效运用服务网格的关键。
问题1:关于服务网格数据平面的核心职责,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 负责处理服务间的实际流量路由与转发
B. 提供透明的安全通信(如mTLS)能力
C. 收集可观测性数据(如链路追踪指标)
D. 完成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核心逻辑
问题2:服务网格控制平面的典型功能包括?
A. 定义流量拆分规则(如金丝雀发布策略)
B. 动态配置数据平面的代理行为
C. 执行服务间的熔断和限流策略
D. 直接处理应用层的业务请求
问题3:以下哪些是服务网格实现"透明通信"的关键技术手段?
A. Sidecar代理模式的部署架构
B. 使用HTTP/2协议进行代理间通信
C. 基于Kubernetes的自动注入机制
D. 强制要求应用代码适配服务网格API
问题4:关于服务网格接口(SMI)的目标,正确的描述是?
A. 提供标准化API定义流量治理策略
B. 统一不同服务网格实现的数据平面
C. 允许跨服务网格的互操作性
D. 替代Kubernetes原生服务发现机制
问题5:Envoy代理的xDS协议支持的配置类型包括?
A. 监听器发现服务(LDS)
B. 路由表发现服务(RDS)
C. 密钥发现服务(KDS)
D. 端点发现服务(EDS)
问题6:服务网格在零信任安全模型中的核心贡献包括?
A. 自动化的服务间mTLS加密
B. 基于身份的细粒度访问控制
C. 集中式的证书颁发机构管理
D. 完全替代传统防火墙机制
问题7:以下哪些属于服务网格生态的典型项目?
A. Istio
B. Linkerd
C. Consul Connect
D. Apache Dubbo
问题8:服务网格与API网关的核心区别体现在?
A. 网关聚焦南北向流量,网格处理东西向流量
B. 网关部署在数据平面边缘,网格代理在服务侧
C. 网关需要业务感知,网格对应用透明
D. 网关性能优于服务网格代理
问题9:服务网格实施可能带来的挑战包括?
A. 增加了系统整体复杂性
B. 带来额外的网络延迟开销
C. 需要改造现有应用代码
D. 难以与云原生监控体系集成
问题10:通用数据平面API(如UDPA)的设计目标包含?
A. 解耦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实现
B. 标准化服务网格配置协议
C. 提高代理组件的性能指标
D. 支持多语言代理实现
问题1答案:A、B、C
解析:数据平面核心职责是处理流量路由(A)、安全通信(B)和可观测性数据收集(C)。服务注册发现(D)通常由控制平面或底层基础设施(如Kubernetes)完成。
问题2答案:A、B
解析:控制平面定义策略(A)并配置数据平面(B)。熔断限流(C)由数据平面执行,处理业务请求(D)是应用层职责。
问题3答案:A、C
解析:Sidecar模式(A)和K8s自动注入(C)是实现透明性的关键。HTTP/2(B)是通信协议选择,非透明性必要条件。D违背透明性原则。
问题4答案:A、C
解析:SMI旨在标准化API(A)和促进互操作性(C)。不强制统一数据平面(B错误),也不替代K8s服务发现(D错误)。
问题5答案:A、B、D
解析:xDS包含LDS(监听器)、RDS(路由)、EDS(端点)。KDS不属于xDS协议范畴。
问题6答案:A、B
解析:服务网格通过mTLS(A)和细粒度控制(B)支持零信任。证书管理(C)是实现手段而非贡献,D过于绝对。
问题7答案:A、B、C
解析:Istio、Linkerd、Consul Connect均为服务网格项目。Dubbo(D)属于RPC框架。
问题8答案:A、B
解析:网关处理南北流量(A),部署在边缘(B)。网格对应用透明(C正确但非区别核心),性能(D)非本质区别。
问题9答案:A、B
解析:复杂性增加(A)和延迟开销(B)是主要挑战。透明性设计避免代码改造(C错误),监控集成(D)通常是优势。
问题10答案:A、B、D
解析:UDPA目标为解耦(A)、标准化(B)、多语言支持(D)。性能优化(C)非协议设计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