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n1.5-7B-实现RAG应用详细步骤

1. 准备工作

1.1 安装依赖

确保你的环境中安装了以下工具和库:

Python:建议使用 Python 3.8 或更高版本。
PyTorch:用于运行深度学习模型。
Transformers:Hugging Face 提供的库,支持加载和运行预训练模型。
FAISS:用于向量检索的高效库。
GPTQ 支持库:如 auto-gptq 或 gptqmodel。
安装命令
运行以下命令安装所需的 Python 包:

pip install torch transformers accelerate faiss-cpu auto-gptq

1.2 下载模型

确保你已经下载了 Qwen1.5-7B-Chat-GPTQ-Int4 模型,并保存在一个本地文件夹中(例如 ./qwen-model)。

ls ./qwen-model

你应该能看到类似以下的文件:

model-00001-of-00002.safetensors
model-00002-of-00002.safetensors
config.json
tokenizer_config.json
...

1.3 准备数据集

RAG 的核心是结合检索和生成。你需要一个知识库或文档集合作为检索来源。以下是常见的数据准备方法:

文本文件:将文档保存为 .txt 文件。
结构化数据:如 CSV、JSON 格式的数据集。
PDF 文档:使用工具(如 PyPDF2 或 pdfplumber)提取文本内容。
示例:假设你有一个包含多个文档的文件夹 ./data,每个文档是一个 .txt 文件。

2. 构建检索系统

RAG 的第一步是构建一个高效的检索系统,通常使用 FAISS 进行向量检索。

2.1 加载分词器和嵌入模型

为了生成文档的向量表示,需要一个嵌入模型(Embedding Model)。你可以使用 Hugging Face 提供的预训练模型(如 sentence-transformers)。

安装 sentence-transformers

pip install sentence-transformers

加载嵌入模型

from sentence_transformers import SentenceTransformer
# 加载嵌入模型
embedding_model = SentenceTransformer('all-MiniLM-L6-v2')

2.2 构建文档索引

将文档转换为向量并存储到 FAISS 索引中。

import os
import faiss
import numpy as np

# 加载文档
data_dir = "./data"
documents = []
for file_name in os.listdir(data_dir):
    with open(os.path.join(data_dir, file_name), "r", encoding="utf-8") as f:
        documents.append(f.read())

# 生成文档向量
doc_embeddings = embedding_model.encode(documents)

# 构建 FAISS 索引
dimension = doc_embeddings.shape[1]
index = faiss.IndexFlatL2(dimension)  # 使用 L2 距离
index.add(np.array(doc_embeddings))  # 添加向量到索引

3. 集成生成模型

RAG 的第二步是使用 Qwen1.5-7B-Chat-GPTQ-Int4 模型生成回复。

3.1 加载生成模型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CausalLM, AutoTokenizer

# 模型路径
model_path = "./qwen-model"

# 加载分词器和模型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model_path)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
    model_path,
    device_map="auto",  # 自动分配设备(CPU 或 GPU)
    torch_dtype="auto"  # 自动选择数据类型(如 float16 或 int4)
)

4. 实现 RAG 流程

将检索和生成结合起来,实现完整的 RAG 流程。

4.1 编写 RAG 函数

def rag_response(query, top_k=3, max_length=100):
    """
    根据输入生成 RAG 回复。
    :param query: 用户输入的文本
    :param top_k: 检索的文档数量
    :param max_length: 生成的最大长度
    :return: 模型生成的回复
    """
    # 1. 检索相关文档
    query_embedding = embedding_model.encode([query])
    distances, indices = index.search(np.array(query_embedding), top_k)
    retrieved_docs = [documents[i] for i in indices[0]]

    # 2. 构造上下文
    context = "\n".join(retrieved_docs)

    # 3. 生成回复
    prompt = f"Context: {context}\nQuestion: {query}\nAnswer:"
    inputs = tokenizer(prompt, return_tensors="pt").to(model.device)
    outputs = model.generate(
        inputs["input_ids"],
        max_length=max_length,
        num_return_sequences=1,
        do_sample=True,
        temperature=0.7,
        top_p=0.9
    )
    response = tokenizer.decode(outputs[0], skip_special_tokens=True)
    return response

5. 测试 RAG 系统

运行以下代码测试 RAG 系统。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Welcome to Qwen RAG Chat!")
    while True:
        user_input = input("You: ")
        if user_input.lower() in ["exit", "quit"]:
            print("Exiting...")
            break
        
        response = rag_response(user_input)
        print(f"Qwen: {response}")

. 示例交互
假设你的文档集合包含以下内容:

文档 1: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文档 2:描述机器学习的工作原理。
文档 3:讨论深度学习的应用场景。
运行脚本后,你可以与系统进行交互:

Welcome to Qwen RAG Chat!
You: 什么是人工智能?
Qwen: 人工智能(AI)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包括感知、推理、学习和决策等能力。
You: exit
Exiting...

7.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7.1 内存不足

原因:模型过大导致显存或内存溢出。
解决方法:
减少 max_length。
使用更小的模型(如 Qwen1.5-1B)。
启用混合精度(torch_dtype=torch.float16)。

7.2 GPU 不可用

原因:可能是 CUDA 或 cuDNN 安装不正确。
解决方法:
检查 nvidia-smi 是否正常工作。
确保安装了与 CUDA 版本匹配的 PyTorch。

7.3 检索速度慢

原因:文档数量过多或向量维度较高。
解决方法:
使用 GPU 加速 FAISS(安装 faiss-gpu)。
对文档进行分块处理。

8. 总结

以下是完整流程:

  • 安装依赖:包括 transformers、faiss 和 auto-gptq。
  • 准备数据集:构建文档集合并生成向量索引。
  • 加载生成模型:使用 Qwen1.5-7B-Chat-GPTQ-Int4 模型。
  • 实现 RAG 流程:结合检索和生成,构建完整的对话系统。
  • 测试系统:与模型交互并验证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模型,数据库,AI编程,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