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购看涨期权未达行权价时能否行权?

财顺小编介绍认购看涨期权未达行权价时能否行权?答案:可以申请行权,但通常不建议这样做,因为会导致经济损失。

详细说明:

期权行权的基本机制

认购期权(Call Option)赋予持有者在到期日或之前以行权价买入标的资产的权利。

行权价是合约中约定的固定价格,无论标的资产当前市场价格如何,持有者均有权按此价格购买。

标的资产价格未达行权价的情况

行权价:100元

到期时标的价:90元

行权需以100元买入市价90元的资产,直接亏损10元/股(未考虑权利金成本)。

若到期时标的资产价格(如股票、ETF)低于行权价,认购期权处于虚值状态(Out of the Money)。

示例:

为何可以行权但不应行权?

行权虚值期权需以高于市价购买资产,产生即时亏损。

投资者更优选择是放弃行权,让期权作废,仅损失已支付的权利金。

法律允许性:交易所规则普遍允许持有者主动行权,无论期权是否处于实值。

经济理性:

自动行权与手动行权的区别

需在到期日规定时间内(如上交所期权为到期日15:30前)提交行权指令。

需自行承担行权后的交割义务(如资金或标的资产不足可能违约)。

多数券商默认对**实值期权(标的价 > 行权价)**自动行权,以避免客户错过收益。

虚值期权不会自动行权,需客户主动操作。

自动行权:

手动行权:

行权的实际成本与风险

若持有10张虚值认购期权(行权价100元,标的价90元),强行行权需支付100万买入价值90万的资产,净亏损10万 + 权利金 + 手续费。

显性成本:行权手续费(如2元/张)+ 买入标的资产的资金占用。

隐性成本:权利金的沉没成本(即使不行权,权利金已支付)。

极端案例:

什么情况下可能选择行权虚值期权?

尽管不经济,极少数场景可能触发非理性行权:

策略性操作:

为维持特定头寸(如做市商对冲需求),但需专业计算支撑。

系统错误或误操作:

客户误提交行权指令,或券商系统故障。

监管或合规要求:

机构因内部风控规则需强制平仓,但此情况罕见。

行权流程注意事项

时间窗口:

上交所股票期权行权申报截止时间为到期日15:30,过期失效。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需准备足额资金(认购期权)或标的资产(认沽期权)。

现金交割:部分指数期权按结算价差额现金结算。

保证金与违约:

若行权后无法履行交割义务(如资金不足),将被视为违约,可能面临罚金或账户限制。

总结

可以行权:技术上允许,交易所规则不禁止。

不应行权:虚值期权行权必然导致亏损,理性投资者应放弃。

风控建议:

到期前监控持仓,避免误操作。

使用交易软件设置“自动放弃虚值期权”功能(若支持)。

理解合约规则,优先通过平仓(卖出期权)而非行权退出头寸。

小结:以上就是认购看涨期权未达行权价时能否行权?希望对各位期权投资者有帮助,了解更多期权知识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