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目陷入瓶颈,是该继续深耕还是果断换赛道?如何科学评估避免踩坑?

及时止损和中途放弃,坚持和固执,有主见和不会变通,专注深耕和多维度竞争。中文的魅力在于它的丰富性,可解释性。

先吐槽一句,多数评价其实是事后诸葛亮,马后炮,结果有了倒退原因,各个关键节点。但成功路径和失败路径或许一模一样,但说辞完全不一样。

回到正题,如果我们真的在自己身上遇到类似这种选择困境怎么办?属于你往什么方向走,都说得通,都有理由,都有成功案例。

比如你深耕一个赛道,项目,但发现慢慢没钱赚了,钱越来越难赚,可能是流量减少,可能是竞争对手增加,可能是价格卷的太低,没利润了,等等。

那么是要继续,还是换项目呢,要分很多种情况。

你会有三种选择,继续坚持原项目,直接切新项目,并行做,每个选择都有利弊和要求。

1、坚持原项目:

我们要做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市场上是否还有钱赚,以及还有多少,能赚多久,如果从大趋势上未来是没钱可赚的,那么坚持就变得没有意义。

选择大于努力,你在一个夕阳产业或者离消失不远的方向走,不如勇敢一点换,现在很多专业,岗位,行业消失的差不多了,不能逆趋势。

这里我想到我爸的转行的例子,也是原来的工作未来会越来越没生意,没钱赚,提前转了。

如果并不是市场的原因,只是个人问题,竞争对手多了,平台红利减少了,而自己的能力还没完全跟上,这种情况下怎么做。

其实深耕这个词,还是需要谨慎的,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地方。

如果这个项目其他人,同行,竞争对手还都有钱赚,那么思考一个问题,你和他们的差距在什么地方,能力,资源,工具,团队,资金,还是什么。

然后你是否能够补齐这些,如果能补齐,就继续做,继续尝试,加大投入。

2、直接切新项目

切新项目的前提是,要么原来的项目确实市场没钱或者在下滑,要么从能力上判断,自己确实做不来,竞争不过同行。

而新项目也就意味着你要重头开始,但具体也有区别,因为项目和项目之间可能是有联系的。

比如同样的选品能力,剪辑能力,内容能力,引流能力,网感或者是其他可通用或者现有的资源可以扶持。

让自己能在最短时间里拿到反馈,打通闭环,顺利切到新项目赚钱。

3、并行项目

并行的优点是保险,稳一点,缺点是慢,精力分散,总觉得还有退路,对于新项目的投入就会减少。

特别是当新项目测试很长时间并不赚钱,或者转化率,利润比较低,性价比不高,还不如做原项目赚钱。

你就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比如这个项目选错了,再换一个,或者想着还不如断了,回去做原项目。

当然或许过段时间,又会因为原项目钱太少,继续思考到底要不要换项目。

其实会发现,主副业并行就是如此,只是对于目前来说,稳排第一位,慢一点可以用时间去解决,一年不行就三年。

以上只是简单分析,每个人情况不一样,目标不一样,做法也不一样。

工作,副业,创业,成熟公司,个人,团队,企业等等都是有区别的。

有句话叫做晴天修屋顶,放到工作中就是在自己工资挺高,过得不错的时候,要为自己思考未来的路。

副业就是属于修屋顶,而不是都快被裁,或者已经裁了,才考虑修屋顶,都漏了。

那么做副业,创业,或者公司也一样,当原有业务挺好了,稳定了,也需要拿出一部分精力,资源探索新方向,去试错。

比如我目前在公司做的关于AI的任务就属于这一类,其实短时间并不会给公司带来多少价值,收益。

但这属于技术储备,能力储备,大趋势是AI,未来需要,你要跟上,哪怕现在的投入并不会带来实际业务增长。

当然这里有前提,原业务稳定,没有生存危机,如果你的项目还不稳定,创业还处于生存线上,就别考虑这些了,活下来更重要,什么赚钱做什么。

以及你可以拿出多少预算或者容错去做,这就像是投资,你有100的本金,拿10去投,损失了影响不大,但你如果只有15,拿10投进去,就不可行了。

像如果你主业都不稳定,就别研究副业了,稳住主业更重要,持续的现金流以及在职场中的成长提升,或者借助公司去实现自己的一些目标。

那么再回到那个问题:深耕一个赛道或项目时,如果这块赚不到钱了怎么办,是继续还是做其他赚钱去。

先有一套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依据,原则,然后清楚自己的目标,最后得出的答案,相对是不容易出大错的,至于结果其实不管怎么选,都存在概率。

结果赢了不代表决策是对的,结果输了也不代表决策是错的,毕竟存在一种东西叫做运气。

比如有两个箱子,每个箱子10个球,其中A箱子有8个是黑色的,B箱子有6个是黑色的,我们要摸出黑球,一次机会。

理性判断自然选A箱子,成功概率高,但结果也存在选A的没摸到,选B的摸到了。

但其实并不代表A错了,即便是再做决定,也要选A箱子。

只是现实中不会有这么明确告诉你的概率是多少,而是其他人看到B出黑球了,全去B箱子了。

那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还会坚持选A箱子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副业思考,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