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侯捷老师的课程,就被其深入浅出的讲解风格所吸引。老师不仅有着深厚的技术功底,更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能够将复杂的 C++ 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课程从 C++ 的基础语法开始,逐步深入到内存管理、模板编程、STL 等高级主题,层层递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 C++ 中,变量是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而不同的数据类型决定了变量的存储方式和取值范围。侯捷老师在课程中详细讲解了各种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型(int、short、long 等)、浮点型(float、double)、字符型(char)等,以及它们在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同时,强调了变量命名的规范和注意事项,良好的命名习惯不仅有助于代码的可读性,更是团队协作开发的基础。
控制结构是程序逻辑的核心,C++ 提供了丰富的控制语句,如 if - else 条件语句、switch - case 分支语句、for、while 和 do - while 循环语句等。通过这些控制结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实现各种复杂的算法逻辑。
函数则是将一段独立的功能代码封装起来,便于重复调用和维护。课程中深入讲解了函数的定义、声明、参数传递方式(值传递、引用传递、指针传递)以及函数重载等重要概念。理解函数的这些特性,能够让我们编写出更加模块化、可维护的代码。
类和对象是 C++ 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概念。类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函数封装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创建类的对象,我们可以访问类中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侯捷老师在课程中详细介绍了类的定义、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赋值运算符重载等重要内容。
构造函数用于对象的初始化,确保对象在创建时处于一个合理的状态;析构函数则在对象销毁时释放其占用的资源,避免内存泄漏。拷贝构造函数和赋值运算符重载则涉及到对象之间的复制和赋值操作,需要特别注意深拷贝和浅拷贝的问题,以防止出现悬挂指针等错误。
在 C++ 中,内存分为栈和堆两个主要区域。栈内存由编译器自动管理,用于存储局部变量和函数调用的上下文信息,其分配和释放速度非常快,但大小有限。而堆内存则由程序员手动管理,通过 new 和 delete 运算符进行分配和释放,堆内存的大小几乎不受限制,但分配和释放的过程相对复杂,容易出现内存泄漏和悬空指针等问题。
为了解决手动内存管理带来的风险,C++11 引入了智能指针(smart pointer)。侯捷老师在课程中详细讲解了三种智能指针:std::unique_ptr、std::shared_ptr 和 std::weak_ptr。
std::unique_ptr 是一种独占式智能指针,它拥有对对象的唯一所有权,当 unique_ptr 离开作用域时,它所指向的对象会被自动销毁。std::shared_ptr 则允许多个指针共享同一个对象的所有权,通过引用计数来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当引用计数为 0 时,对象会被自动释放。std::weak_ptr 是一种弱引用智能指针,它不拥有对象的所有权,主要用于解决 std::shared_ptr 之间的循环引用问题。
理解和掌握智能指针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我们编写 C++ 程序时内存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模板是 C++ 中一种强大的抽象机制,它允许我们编写通用的代码,以适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函数模板是模板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可以让我们定义一个通用的函数,该函数可以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而无需为每种数据类型都编写一个单独的函数。
例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通用的交换函数模板:
template
void swap(T& a, T& b) {
T temp = a;
a = b;
b = temp;
}
通过这个函数模板,我们可以交换任意类型的两个变量,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除了函数模板,C++ 还支持类模板。类模板允许我们定义一个通用的类,该类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类型可以是模板参数。例如,标准库中的 std::vector 就是一个类模板,它可以用来创建不同类型的动态数组。
template
class MyVector {
private:
T* data;
size_t size;
size_t capacity;
public:
// 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成员函数等
};
类模板的使用使得我们能够创建高度可复用的类,为各种复杂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实现提供了便利。
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是 C++ 标准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系列通用的容器、算法和迭代器。容器是用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类模板,STL 中常见的容器有 vector、list、deque、set、map、unordered_set、unordered_map 等。
侯捷老师在课程中详细介绍了每个容器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它们的常用操作。例如,vector 是一个动态数组,它支持快速的随机访问,但在插入和删除元素时效率较低,适用于需要频繁访问元素的场景;而 list 是一个双向链表,它在插入和删除元素时效率很高,但不支持随机访问,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元素的场景。
STL 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如排序算法(sort、stable_sort 等)、查找算法(find、binary_search 等)、数值算法(accumulate、inner_product 等)等。这些算法都是以函数模板的形式实现的,可以应用于各种容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 std::sort 算法对一个 vector 进行排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std::vector
std::sort(v.begin(), v.end());
for (int i : v) {
std::cout << i << " ";
}
return 0;
}
通过使用 STL 算法,我们可以大大提高代码的开发效率,避免重复造轮子。
迭代器是 STL 中连接容器和算法的桥梁,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访问容器中的元素。不同的容器提供了不同类型的迭代器,如正向迭代器、反向迭代器、常量迭代器等。
迭代器的使用使得我们可以编写通用的算法,而不依赖于具体的容器类型。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迭代器遍历一个 vector: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std::vector
for (auto it = v.begin(); it!= v.end(); ++it) {
std::cout << *it << " ";
}
return 0;
}
理解和掌握迭代器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是熟练运用 STL 的关键。
通过学习侯捷 C++ 课程,我不仅掌握了 C++ 语言的核心知识和编程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是一门复杂而强大的编程语言,它有着丰富的特性和广阔的应用领域。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语法知识,更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同时,侯捷老师的课程也让我认识到,编程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编程练习,才能真正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 C++,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希望我的这篇学习笔记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C++ 的心得和体会。让我们一起在 C++ 的世界里探索前行,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