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杂感

今天秋分。连续阴天,秋分日也没有见到蓝湛湛的天,有点遗憾。

东北的秋天,向来都是秋高气爽的明媚。今年真是个例外。这时候,该是大田庄稼要收获的时候了,正需要充足的温度和干燥,连日的阴沉天气,怕是对庄稼的收成有不小的影响。今年就是不容易啊。

今年哪里都不容易。疫情的阴影还没有完全消散。夏天,南方水灾,北方又旱。上秋,北方又涝。世界变得动荡。个体呢,居家办公地九月,才终于回到校园。今年只剩最后一个季度了。

却更不能草草收场。

因为不容易才更得坚持下去。因为除了坚持别无选择。

看到一小段大雁从秦岭鸟道迁徙的视频,感觉到力量在身体里凝聚。成千上万的大雁排成雁阵,如同连绵不绝的长云,大雁高声鸣叫着,从西伯利亚长途奔来,过秦岭,奔向南方温暖的土地。生存从来都不容易,对谁都不容易。大雁的翅膀要多么有力地扇动,才能让自己的跟上队伍,获得生存的机会?头雁更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那些嘹亮的长鸣与短促的应答,不知表达的什么样的意思和情绪。在声音的伴奏里,雁云平稳地滑过连绵青山中的鸟道,奔向远方的目标。

向大雁学习吧。不悲秋,也不做无用的感慨,在今年余下的光阴里,做好手边的事。

日更到昨天是200天,最后的几天,真感觉艰难。一天工作下来,困乏又疲倦,真是勉强地完成的日更,质量肯定不如期望。期待习惯工作新节奏后,能提高日更的质量。

秋分昼夜平分。过了今日,北方的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寒冷也随之而来。半年的冬天将拉开帷幕。

早上早到单位半小时。在篮球场走圈儿,呼吸新鲜空气,锻炼身体。绿色的塑胶地面上铺了一层黄绿的叶子。今年天冷风多,早早就把树叶吹到了地上。往年,操场旁边这一排大杨树到十一之后还顶着满树的金叶子在蓝天下招摇呢。今年,一大半叶子都落了,满头金黄的风景是看不到了。

秋分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因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雷声是阳气阴气转化的标志。北方的雷本来也多集中在夏季,秋分之后,确实不大听得见雷声了。

秋分二候蛰虫坯户。古人观察细致,不止关注自己,也关注大地上各种生命的变化。秋分后,草虫开始用细土封闭洞口,储存食物,蛰伏过冬了。

三候水始涸。秋分之后,降水减少,河湖塘池都瘦了下来。水瘦山寒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节气养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与智慧。秋天天燥,要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要防燥。秋季锻炼要益肺润燥,叩齿可生津,快走能锻炼心肺功能。不妨每天坚持做做。饮食要多吃温润养肺的食物,最常见的是蜂蜜和梨。早起一杯温蜂蜜水,每天吃点生梨片,或者熟梨子,喝得梨子水,都简单易行。精神层面要保持乐观,早睡早起,可;登高望远,可;郊野散步,可;市场溜达,可。总之是要给自己找乐子,哄自己开心,让情绪保持稳定。

古人写秋的诗也多。最喜欢的是刘禹锡的《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阴雨沥沥的秋分,正适合读这种明亮开阔的诗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分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