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

    在“生活教育”的实验者,不是一个教书匠,也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儿童队里的一员。这是陶行知在《生活教育论发凡》一文中提出来的。

    在今天的我们,陶行知的这一重要原则依然对我们一线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做不到。我们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却只能成为教书匠,甚至教书匠都难以胜任,这是何等的悲哀。我也是一线的教师,以我目前的能力,我认为我只是个教书匠,离真正专家型教师还很远,还没有达到“神”的状态,在生活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新课改的课堂,尽管我们在不断地创新,但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还是会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就提到了课堂师生关系的三种模式分别是:

      第一种是“填鸭式”。教师觉得食物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营养,于是便不择手段地满堂灌,唯恐学生吃不饱,全然不顾学生是否有食欲,也不管学生是否消化不良。

    第二种是“诱导式”。教师不直接讲食物灌输给学生,而是把食物摆在学生面前,然后以各种美妙的言语让学生明白眼前的食物是多么富有营养同时又是多么可口,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其食欲,最后争先恐后地自己动手来取食物,再狼吞虎咽地吃下去。

    第三种是“共享式”。面对美味食物,师生共进餐,一道品尝;而且一边吃一边聊各自的感受,共同分享大快朵颐的乐趣。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当然会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带动学生,但更多的是和学生平等地享用同时又平等的交流,不强迫他们和自己保持同一口味,允许学生做出自己的评价。在愉快的共享中,师生得到满足,都获得营养。

    以上这三种关系是我们在教学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前面的两种是我们所不倡导的,我们现在倡导的是第三者师生关系,其实也就是说陶行知当年所说的“教师是儿童队里的一员”,我们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情景,增进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并主动创新。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批判中学会批判,在民主中学会民主,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追求的教育目的。

      因此,我们不做那个教书匠,而是要做接近儿童的成人,做最好的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做教书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