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忆新衣裳

图片发自App

      又是一年端午时,曾经的角角落落雄黄酒,曾经的家家户户艾叶香,曾经的村村落落龙舟声……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的难以忘怀,是那么的跃然眼帘,但,现已却慢慢地远去,慢慢地残留在了心田的某个角落。

      旧的被新的取代,那是一种必然,我们应该用欣然之心、包容之情去感受、去接纳。但是,每当一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场合,你不禁会想起过往的种种,想起那已远去却仍未消尽的痕迹。端午佳节穿新衣裳,这已模糊却清晰的记忆,这几天一直在我心头萦绕。

      过年时穿新衣服,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习俗,但另一个穿新衣服的习俗,估计很少有人记得了,那就是端午时也要穿新衣服。起码在我的老家一直有这个传统,其他地方我就无从考证了。其实这不难理解,春节是冬装,而端午恰恰是夏装开场的时节。

      那时家里很穷,几乎要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一锅饭往往是番薯占了四分之三以上,大米饭仅仅占一小部分,即使是这样,母亲也经常会把大部分的大米饭乘给我吃,她们自己基本是以番薯当饭,就着少得可怜的豆腐乳、豆腐泡之类的小菜下饭。那时的穷是刻骨铭心的。但是,不管怎么穷,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想方设法去买来新布料,请裁缝店的老板给我打造一身新衣裳。于是端午节成为了我除春节之外的最喜爱的节日。

      在我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新衣裳有两件,一件是刚上小学时,我母亲请人给我做得吊带裤。裤子是五分的短裤,两边各开着一个口袋,左右各有一条带子,可以挂在肩上。记得那时候特喜欢这条裤子,天天穿着,两只手整天插在口袋里舍不得拿出来,只有到晚上的时候,才迫不得已,脱下裤子,把它折得平平整整地放在床边。另一件新衣裳其实不是一件,而是一次做了三件。那年是我参加高考的端午节,我母亲知道我即将要远行,我不知道她从哪里借来的钱,一口气给我做了三套新衣裳。我看着砖红的、墨绿的、白色的,颜色各异的三套新衣裳,摸着有点小波点、又有点凉凉得感觉的三套新衣裳,甭提有多开心了。我穿着这三套新衣裳走进了大学校门,打开了人生的新的篇章,也从农村娃摇身一变拥有居民户口的城中小伙子。

      不知不觉中,大学毕业已有20年,工作亦已20年。在这20年间,我结婚、生子,工作稳定,并早早拥有了自己宽敞而温馨的小窝。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烙下了母亲那忙碌而瘦小的身影,烙下了那百世而无法偿还的恩情。

      这是第一个没有母亲的端午节。在这个不一样的端午节来临之际,曾经的往事是那么的清晰而准确地涌现,让我完完整整地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虽然清贫却温馨的家,回到了那虽然匮乏却完整的家。自从我结婚后,母亲再也没在端午节给我做过新衣裳了,但那儿时的衣裳却永远地、崭新地穿在了我的身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时,忆新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