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

在读《浪潮之巅》这本书中,看到贝尔公司的兴起与衰败,这是一个经营了近二百年的公司。从1875年贝尔与沃森发明电话,到1877年成立了贝尔电话公司,在2006年贝尔公司从此消亡,这么一个大的起伏,让看到了一个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盛,再从强盛到衰败,这好像是一个必须要经历的趋势。

但是在看到了与他有着同样规模的IBM公司的境遇,让我不禁对贝尔公司的那些策略者感到悲哀,原来一切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在关键时候的决策挽救了IBM,如果贝尔公司有像IBM公司那样的决策者,结局有可能就不会是那样的。那些曾经的辉煌终将成为过眼云烟,新的后来者,因为有了新的创新而替代了那些曾经的创新者。

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在历史中的赫然醒目的人与事,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有多少人梦想着把自己的产业做大做强,可是到后来又有多少的产业能够始终保持着生命力。可以说在现实中的例子有许多,近的可以看到的摩托罗拉与诺基亚,在当年是多么的辉煌。当智能手机出现时,这些曾经的大佬好像瞬间就土崩瓦解了一般。

在市场上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身影,只是在那些产品面前已很少有人去问津。笔者曾去有那些产品的柜台看了一下那些产品,感觉到那些产品好像还没有走出原来的套路,冗余的有点复杂,与现在流行的产品相比,在性价比上就输了一筹,这就是明显的差距。优胜劣汰是一个不变的规律,那些胜出者有傲视群雄的资本。

也可以看到,那些胜出者也是别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一旦被那些竞争者抓住机会,就会立刻反超上来。从物种的演化来看,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在竞争中的胜出者,当所有的优秀者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平庸也就成了常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先保证自己能存活下来,然后才有超越的可能。

可以看到,AT&T在电话时代创造了神化,并且拥有着世界上顶尖的实验室与科技人员,但是却没有续写曾经的神话。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大的成份是公司处于一个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者去领导,而是被一些短视者瓜分了公司的财富,导致了那些被分离出去的小公司状大起来,最后反过来收购了原来的母公司。

由此能让我们想到的是,今天的弱小并不是自卑的理由,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才是真正的人生悲哀。在IBM的转型改变中,做为CEO的郭士纳又何尝不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启了他的壮士断腕之路,通过裁员与并购,使IBM保留了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在经营中用了适合自己的保守策略。在一系列的改革中,最终使得这个巨无霸企业能够保持了利润的增长,顺利地渡过了危机,保持了健康的发展。

这些情况又让我们看到了,在自己强大以后,还要时刻准备应对那些隐藏着的危机,只有那些做好充足准备的公司,在危机来临之时,才能够顺利地度过危机,不容易被后来者替代。用以前成功的经验再去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小则走弯路,大则损失不可估量。

如果不想被替代,就要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如何做到呢?答案是不知道如何做,虽然不知道怎么去做,但是可以从那些失败者身上吸取教训,从成功者身上获取经验,即能从正的一面去看问题,又能从反的一面去倒推回来。做一个勤于思而敏于行的人,让自己拥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多变的事物,始终让自己处于一种学习者的位置。

也许替代是不可避免的,当被替代的时候,不是以一个被替代者的视角去看替代者,而是用一种学习的态度向对方学习。相信会来日方常,今日被替代,明日通过努力,他日也必将会成为替代者。可以想一下,也正是有了相互替代,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