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B端产品的细节方案设计
6.1 业务数据建模
业务数据建模也叫实体建模、领域建模,或业务对象建模,是指针对业务特点,归纳并设计对应的底层数据模型的过程。
软件系统的模块和功能实际上就是对现实世界的对象和规则的抽象。
业务调整的灵活性取决于软件系统的灵活性,而软件系统的灵活性取决于业务数据模型的可扩展性。
业务数据建模能力体现的是设计人员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描述能力,只有对业务本质理解透彻,在结合积累的软件设计经验,才能抽象并构建出合理的业务数据模型。
6.2 流程和角色
流程合理、角色清晰是系统正确设计的前提和保障。遵循自顶向下的设计思路,首先设计主干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明确系统角色及业务岗位的安排,然后基于主干流程图设计页面流转图,最终完成页面细节设计。
页面流转图描述的是:用户完成某项工作需要访问的页面及页面跳转顺序。一般来讲,绘制页面流转图,都是针对某一单一角色绘制特定场景下的页面访问和跳转逻辑。
从本质上讲,一套软件系统就是对不同数据对象的增删改查操作的集合。
6.3 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流程
1、产品经理绘制线框图原型,表达软件中每个页面的设计需求
2、UE设计师协助产品经理完善交互体验,并制作交互原型
3、UI设计师基于交互原型进行美工设计,生成切图问卷
4、前端工程师拿到切图问卷,进行前端开发,包括实现交互、动效等
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1)反馈原则:系统应该在合理的时间、用正确的方式,向用户提示或反馈目前系统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
(2)隐喻原则:系统要采用用户熟悉的语句、短语、符号来表达意思。遵循真实世界的认知、习惯,让信息的呈现更加自然,易于辨识和接受
(3)回退原则:用户经常会不小心操作错误,需要有一个简单的功能,让程序迅速恢复到错误发生之前的状态
(4)一致原则:同样的情景、环境下,用户进行相同的操作,结果应该一致;系统或平台的风格、体验也应该保持一致
(5)防错原则:系统要避免错误发生,这好过出错后再给提示
(6)记忆原则:让系统的相关信息在续约的时候显示出来,减轻用户的记忆负担
(7)灵活易用原则:系统的用户中,中级用户往往最多,初级和高级用户相对较少。系统应为大多数人设计,同事兼顾少数人的需求,做到灵活易用。
(8)简约设计原则:对话中不应该包含无关的或没必要的信息;增加或强化一些信息就意味着弱化另一项信息
(9)容错原则:错误信息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而不是只向用户提示错误代码;提示错误信息时要给出解决建议
(10)帮助原则:对于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用户往往不需要经过培训就能轻松上手使用,但是提供帮助文档依然是很有必要的。帮助信息应该易于检索,通过明确的步骤引导用户解决问题,并且不能太复杂
6.4 报表设计
业务报表的核心价值是掌握事实、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产生对策。
为节省时间,可以考虑使用成熟的报表引擎,比如Smart BI、fine report。学习BI软件Tableau也是很有帮助的。
推荐《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6.5 数据埋点
数据埋点是考核产品使用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业务用户行为分析、产品分析、产品改善的重要参考数据来源
在网站中注入分析工具提供的代码片段,以便网站分析工具能够准确捕捉用户行为的工作,就叫做数据埋点。
国内常用埋点工具:Google Analytics、百度统计、Growing IO、诸葛IO、神策
桑基图(Sankey Diagram)也叫能量分流图,可以通过桑基图方便地观察流量的流转情况。
Cohort分析(中文是群组分析、队列分析等)是一种经典的留存分析方法。
热力图(Heat map)是一种通过标记页面不同区域的颜色深浅,来呈现网页不同区域点击热度的图表,可以方便地观察页面中不同功能的点击使用情况。
6.6 权限设计
权限设计是业务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反映了设计人员对整个业务系统中岗位和流程的理解。
软件系统的权限包含:功能权限、数据权限
RBAC(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描述了一套用户、角色、权限组的设计理念。可以抽象为ER图,即每个用户都要被赋予一个或多个系统角色,每个系统角色都对应一个明确的权限集合。如果用户较多,可以对用户进行分组,将角色和用户组进行关联。
角色在页面中能查到的数据范围,叫该角色的数据权限。不是指能看到的数据字段,而是指能查出来的数据集合。通过组织机构树来管理数据权限,是业务系统设计中的常见做法。
6.7 文档编写与管理
文档管理要做好规范命名、版本管理、存档管理。
6.8 UML和常用图表
ER图是一种描述实体对象之间关联关系的经典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