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信念,接受孩子,才能改变孩子

第90篇

昨天做了一个个案,六年级的小女孩由极端的想法,妈妈在谈到这个孩子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优点,不想看见她,孩子向老师求救。我真的感觉道,改变心念,才能改变这个孩子。这个心念指的是内心的念头、内心的想法。一个在爸爸妈妈眼里一无是处、还要受弟弟打、跟同学关系不好,她要怎样才能够“活”着。孩子的情绪非常的敏感。。。。。

情绪和心念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可以说心念是源头,情绪只是心念的触发体。事情打在心念上,符合心念则是积极的情绪,事情打在心念上,不符合心念就是消极的情绪。情绪是外在的事情和心念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心念举一个例子,我觉得孩子应该听话的时候,我有这个心念了,发现孩子听话我就很开心,我发现孩子不听话,那我就很生气、有愤怒。我首先有一个心念,就像昨天晚上的案例谈到的,我有一个心念在。孩子的信念符合这个心念我就开心,不符合我这个心念,我就愤怒、伤心难过。所以真正要改变孩子,从哪里开始?从我的心念开始。

孩子听话,一方面我开心,同时更大一方面要认识到孩子,孩子自主能力在这个方面被我限制了;如果孩子不听话,一方面事情的发生是有原由,还有一方面孩子在探索他的认知。我内心有诸多、有很多心念,关于孩子。当孩子的表现,符合这个心念,我开心;孩子的表现不符合我的心念,我就有情绪。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什么?接受孩子。

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放下心念,保有一份对孩子的接纳,当他表现不符合我的心念的时候,我去探索,他怎么了?比如说写作业哭哭啼啼,最后是什么原因?是他难受吗?是他心里难受?是他渴望妈妈的爱吗?是他背写作业这件事情勾了回去?写作业这个事情本男的就勾出他难受的情绪?我看着这样一个生命,他渴望快乐却这么难受,我看着这个生命。。。。。一定是他的渴望和他现在的得到是不一致的,他才会有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要真正解决问题,要改变自己的心念,情绪才会改变,心念不改变,情绪很难改变。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做一个体验,发出第一个心念。祝福我看到的每一个人,祝福我看到的每一个人!第二个心念是一个对比性的信念,或者是心理学上用的观察组,我要控制。当这两个心念出现的时候,我就去做实验,找一个人做实验。什么都不跟他说,只是第一次抱有祝福、支持的心念,看着对方;第二次保有控制的心念,看着对方,看看对方能不能感知到你情绪上的变化,很有可能能够感知到,练习的多就会敏感。

今天请让我带着对身边人的祝福,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祝福,带着对身边人的祝福,带着对这个世界的祝福,穿越今天一天,去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信念,接受孩子,才能改变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