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课文教学资源与教学创意

摘文/美峰    590  2020.9.3

听余映潮老师的《单元整组备课思路和教学建议》,进行一次听课的笔记整理,感觉到深受启发。

余老师就《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提炼出如下的教学资源。

一、起笔与收笔(抒情与议论)

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每当想到这位老人…………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二、昔日与眼前

1913年,法国普罗旺斯………狂风呼啸。

1945年,生机勃勃………舒适的新生活。

三、字词与短语

四、比喻的美句

五、重要的段落

精致的段式(1)(叙议结合)

1910年种的橡树,………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精致的段式(2)

这个男人坚持做着………像笔直战立的少年一样。

六、写作手法

我的视角

时间顺序

首位呼应

详略分明

巧设背景

照应手法

夹叙夹议

比喻生动

白描手法

映衬烘托

七、有趣的抓手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1段,第21段(首尾)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2段,第20段(对比)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10段,第11段(穿插介绍背景)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13段,第14段(植树后的美妙变化)

课后的练习题:

第一题:表格  梳理文脉

第二题:概说  阐释人物

第三题:理解  文章主题


教学设计创意

          第一课时的教学创意

            平实的阅读训练

本节课训练活动

内容概写        默读梳理      人物评说

课堂流程

一、要落实的基础知识

1.作品简介

2.字词认读

3.短语积累

二、活动一:默读.梳理

全班同学各自默读全文

全班同学完成表格填写

三、活动二:概写  概说

请同学们动笔,概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学们自由概写,交流

老师展示:

文意概括(一)(基本的概括)

课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借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大片的树林,把土丘变成绿洲的感人故事。

文意概括(二)(时间顺序和我的视角)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赞美植树的牧羊人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文意概括(三)(对比的角度)

故事先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再写绿色富饶,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似的生活情景,突出牧羊人多年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通过不同的概括展示,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只一个】

四、活动三:评说  阐释

请参照课后练习题二,以“他是一个…………人”的形式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牧羊人。

学生默读,准备,交流

老师与学生对话,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创意

            趣味的读写训练

一、活动一:趣味阅读分析

话题:这一段很重要

教师示例:(第五段)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几乎看不出来。(牧羊人的生活,安心于一个地方等)

学生研读,批注,交流

教师小结: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1段,第21段(首尾)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2段,第20段(对比)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10段,第11段(穿插介绍背景)

这两个段落很重要:第13段,第14段(植树后的美妙变化)

二、活动二:趣味微型写作

话题:巧妙的化用“预习”“练习三”“积累拓展

”和课文中的文句,给“植树的牧羊人”写赞语。(训练学生提取信息,静思,写作,思考的能力)

教师小结,收束教学

趣味微型写作还可以有不同的设计角度

如续写: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牧羊人,那年他已87岁。当我坐车进入高地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可能感兴趣的:(《植树的牧羊人》课文教学资源与教学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