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毛水怪阅后感

昏暗无光的波涛中蕴含无数危机四伏,却也包含着一枚匪夷所思的爱情故事的宝石,在无光的世界里璀璨夺目,让人不自觉去探索其中的奥秘,直至挖掘之后得到的真相让人耐人寻味

他们的爱情没有玫瑰般炙热浪漫,没有百合的清新脱俗,却是有梅花的苦寒坚韧。他们的爱情可谓是一波三折,坎坷曲折。只要有一方退出便再无瓜葛交集。可妖妖是陈辉的骨中骨,肉中肉啊。是那个得到破碎结局后生命怀着最大苦痛也念念不忘让自己记住妖妖的陈辉。是那个苦苦等候多年死后也不敢有片刻忘记陈辉的妖妖,是那个绝处逢生后发现是空欢喜却还是选择祝福陈辉的妖妖。

那一笔一划,即使自己作为人类给这世界最后的留笔,亦是对于陈辉的再也不见,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断情绝爱,是失望,是怀疑,是心痛。

其中有一段讲述陈辉霍别妖妖七年再次相见,在相遇前陈辉用一段很慢很长的言语来讲述他心中那位挚爱的少女,一位五官端正,瘦小可爱的少女。岁月蹉跎中,在众人面前爆发出自己无可诉说的爱意,几近癫狂。相遇后,妖妖与之前截然不同,她成为了一位身材丰满的女人。但他几乎一霎那就认出了那个曾经的少女。

“她独一无二的笑容,我在天涯海角也能认出来,她是我的妖妖!”

他的身体本能做出了反应,一个箭步就到她跟前,在礁石上跪下对她俯下身子,把头靠在她的头发上。

陈辉在有限的生命中无限地寻找着他的挚爱,上帝未曾给过他期许,他却奔腾不息继续在没有期望的日子里肆意流淌,只为寻见丝丝缕缕有期的辉芒。无异于飞蛾扑火的勇气,无异于长厢厮守的执着。

我相信在相逢的那一刻,他们用最大的气力相拥。

那为什么不给予他们美满的结局?

他们最终分别,并对彼此再渺无音讯。我想作者给这个结局的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因为完成故事需要合理性,如果最后陈辉成功拿到药,那结果不言而喻,两人必定远走高飞,那么这个故事也就不再成立。

另一点是要实现爱情永恒的最高价值必须要以昂贵的代价兑现。世人总是抱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但是谁能说定他们结婚后所产生的矛盾不会让爱情甜美的果实逐渐枯萎呢?而实现爱情永恒的价值就是定格,定格在最美好灿烂的时光。是床前的白月光,是心头的朱砂痣。每当捧到心上想想就让人唏嘘不已,尤为叹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祝英台。他们的爱情是悲剧,却广为流传。因为他们确实已生命的代价实现了爱情的永恒。可能作者就是想要缔造一个与世俗不同的结局。

那么为什么如何都不让陈辉拿到药,还让他在绝望的漩涡中挣扎?

因为那是一个动乱不安的年代,知青被迫害,人民愚昧无知,随波逐流。不知丧失了多少可贵的人才知识,社会的秩序在人们随意的践踏中荡然无存。

文章的后半段,摆在陈辉面前的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抉择。那个充满着智慧与阳光的海底世界触手可及,怎么可能够去舍弃。只要轻轻一推,大家都会选择那个奇异而不为人知的世界而放弃那个灰暗没有光亮的现实世界。它是虚幻的泡影,它是禁忌的秘密,寄生于每个人在午夜时分能见到的地方,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中最深刻的救赎。

现实的不堪让人漠然,虚拟的完美让人被吸引。在真实中寻求虚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与王小波的同期作家余华,他的《活着》让人痛心疾首。其中福贵与陈辉的命运多舛,他们所经历的挫折一直在为难,他们所爱之人都与他们不再交集。一个个带着悲剧色彩的人物成为了那个时代知青悲惨命运的缩影,他们不甘,所以他们站着反抗。他们悲愤,所以他们长歌当哭。

王小波穷尽一生不遗余力的批评着,特立独行着,未曾尝试去融入主流。也许陈辉这个人物角色也曾是王小波抗争过的痕迹。

“社会的待遇,是铲除异类。文学的待遇,是铲除天才。”

也许他们只有一粒灰尘那样的存在,可他们依旧在喧嚣滚滚中坚持自我,即使被带走,即使失去生命

绿毛水怪

是在无期中寻找有期

是在真实中寻找虚拟

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转载请先过问作者,#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毛水怪阅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