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180】别矫情,不要有怨气。2021-04-29

21、

七月二十九日,北魏大赦。

22、

北魏安国宣简侯王肃在寿阳去世,追赠为侍中、司空。当初,王肃因为父亲死于非命(王肃父亲王奂被杀事,见公元493年记载),四年不脱下丧服。高祖元宏说:“三年之丧,贤者也不敢超过。”命王肃按正常服丧规矩,脱下丧服。但是,王肃仍然只穿素色衣裳,并且终身不听音乐。

23、

汝南平民胡文超起兵于滠阳以响应萧衍,要求攻取义阳、安陆等郡以自效;萧衍又派军主唐修期攻打随郡,都攻克。司州刺史王僧景派儿子王贞孙到萧衍处做人质,司州全境被反抗军平定。

崔慧景死时,他的小儿子崔偃为始安内史,潜逃得以免死。等到江陵朝廷建立,任命崔偃为宁朔将军。崔偃到公车门上书说:“我认为,是高宗(萧鸾)的孝子忠臣,又是昏君(萧宝卷)的乱臣贼子的,就是江夏王(萧宝玄)与陛下(萧宝融),先父与镇军将军(萧颍胄),虽成败的结果不同,但是遵循的道理是一样的。陛下初登至尊,与天道相符;天下有什么小小的冤屈,尚且指望陛下为他昭雪,何况先帝之子、陛下之兄(萧宝玄),他所走的路,正是陛下今天所走的呢!如果这都不平反昭雪,其他的还有什么指望!如今不可侥幸认为小老百姓没有见识,就欺罔他们;如果他们知道了其中的真相情节,相率而逃亡,陛下又将何以应对呢!”奏章递上去,被搁置,没有回复。

崔偃又上疏说:“近日冒昧陈述江夏王的冤情,并非敢以父子之亲而伤至公之义,只是实在不晓得圣明的朝廷,为什么不肯答复!如果认为狂主虽狂,但仍是天子,而江夏王虽贤,也是人臣,先父亲尊奉人臣,反叛人君,是不可以的,那么,如今严兵劲卒,直指宫阙,又是在干什么呢!臣之所以不死,苟延残喘,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等到皇运开泰,为忠魂申冤!如今皇运已经开泰了,而死于社稷者仍是贼臣,不能平反,臣还有什么意义,生存于陛下之世!臣谨慎的认为,镇军将军萧颖胄、中领军夏侯详,都是社稷之臣,都知道先父辅佐江夏王,匡济王室,而天命未遂,主君死亡,他也跟着丧身;但是,他们都不肯在陛下跟前说一句话。知而不言,是不忠;不知而不言,是不智。如果认为我父亲派出的使者,被江夏王斩首,所以我父亲是叛徒;那么征东将军的使者,为什么也被杀了呢?陛下斩征东将军的使者,实际上是为了诈刘山阳;江夏王斩我父亲的使者,是为了诈孔矜。只因天命有归,所以事业不成而已。臣的话说完了,愿意接受烹杀之刑!但是,臣虽然万死不辞,仍希望陛下为我父亲平反。为什么呢?怜悯他的忠诚而为他平反,则天下敬服;不怜悯,不平反,则天下背叛!先父之忠,有识之士都知道,南史、董狐之史笔,就是千载之后,也必将重现,并不需要陛下来申冤或褒贬!但是小臣一片愚诚,为陛下着想罢了。”

萧宝融下诏回复说:“知道你惋切之怀,自当为你的父亲公开追赠官爵,制定谥号。”但崔偃不久下狱而死。

华杉曰:

崔偃这样的人,不能适应他所生存的文化,所以最后下狱而死。新朝已经给了他宁朔将军的官职,这实际上是已经给他父亲平反了,否则乱臣贼子的儿子怎么能做官呢?只是还没有“隆重举行追悼会”罢了。前线还在打仗,昏君还未推翻,现在顾不上这些事,他闹什么闹?他咄咄逼人的说了那么多,真不太清楚他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赞同倒数第二句,先父的忠诚,天下有识之士都知道,史书自然会写进去,不需要皇帝平反还是不平反。那么,既然不需要皇帝平反,也就根本不需要给皇帝上这份奏章。他又要写这奏章,说是为了皇帝着想,那就不合逻辑了。

如果真是急于给父亲平反,就要按政治的游戏规则来,你不能愤激去骂皇帝,还连带辅政大臣一起骂。奏书应该说现在平反,更能弘扬正气,争取全国民心,鼓舞前方士气;不能反过来,说你如果不给我父亲平反,就要众叛亲离,遗臭万年。

崔偃心中有一股怨气,他要发泄,而且是朝着皇帝发泄,所以给自己招来下狱而死的大祸。要说他的父亲冤不冤,父亲也是愿赌服输,做那事就知道可能有那结果,既然搞政治,就不能矫情。崔偃说这些话,都是乱弹琴。他以为自己句句都有理,别人看来则是他有病。他最后下狱而死,当然也是冤死。但这冤,又是他刺激皇帝冤杀无罪之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1180】别矫情,不要有怨气。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