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专题: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经验及建议

今天分享的是机器人系列深度研究报告:《机器人专题: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经验及建议》。

(报告出品方:赛迪研究院)

报告共计:26

机器人作为推动工业化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工具,既是现代化产业体系 的重要组成,又是加速各产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器。机器人产业园区作为机器人产 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其高质量发展对机器人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机器 人产业园区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要素、头部企业、产业链生态资源,区域布局上呈现“东 多西少”的格局,拥有一批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的产 业园区。但是目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还存在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创新能力不足、 政策支持不够完善、智慧园区建设不足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分析国内主要 省市机器人产业园区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借鉴,进而提出 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园区可以定义为“一大片 土地细分后进行开发,供一些企业 同时使用,以利于企业的地理邻近 和共享基础设施”1 。我国学者认为, 产业园区是由政府统一规划,通过 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规 定发展方向,吸引并限定入驻企业 的特殊划定区域。由管委会统一管 理,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初始目标, 以产城融合为最高发展阶段,以产 业调整升级为主要手段,以区域经 济增长为最终目的的产业的空间聚 集形式。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所涵 盖的范围较多,既有由政府划定特 定区域,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 基础设施,规定发展方向等方式, 吸引机器人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入 驻的空间载体,也有产业集聚区、 产业集群等。其中,产业集聚区是 具有明确地理边界,主导产业突出, 相互关联的产业或企业相对集中, 资源集约利用的区域;产业集群 是一群在地理上临近而且相互联系 的企业和机构,它们具有产业联系 而且相互影响 。机器人产业园区 能够有效形成产业聚集力,带动关 联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本文整理了全国 61 家主要机器人产 业园区,分析机器人产业园区形成 机制、区域分布、行业类型等特征。

一是以机器人龙头企业布局 形成的产业园区。基于城市规划和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机器人龙头 企业布局为突破口,通过外引内培引导优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打 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比 如,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沈阳新松 浑南智慧产业园、芜湖机器人产业 集聚区、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 金桥机器人产业园等,主要是通过 外引内培机器人龙头企业,带动产 业园区专业化、集聚化发展。上海 市宝山区把握上海发那科规模扩张 需求,推动上海发那科 2010 年在 顾村工业园区建立工厂。2012 年 9 月顾村工业园区成为经上海市经信 委批准成立的全市首家机器人产业 园,并在 2014 年纳入张江高新区宝 山园,成为上海首批转型升级试点 园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积极吸 引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入 驻。对外积极引进,吸引全球智能 焊接龙头企业伏能士等智能制造龙 头企业入驻;对内创新孵化,培育 了如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商鑫燕隆、 智能搬运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快 仓智能等机器人集成商。2018 年获 批授牌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 市机器人研究与转化功能性平台, 共性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沈 阳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是沈阳新松 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1 年 12 月开工建设,2017 年 10 月正 式启用的产业园区,是我国规模最 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主要集聚沈 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等机器人龙头企业。沈阳新松机器 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机器 人产业化基地,产品涵盖工业、洁 净(真空)、移动、特种及智能服务机器人等。

二是机器人上下游企业依托应 用市场优势自发形成的产业园区。 依靠特定区域内雄厚的创新资源和 强大的下游市场,吸引优质产业项 目自然集聚,政府在已有的产业基 础上,通过提供土地、税收、人才 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机器人相关 企业入驻,形成上下游产业生态,多方合力打造产业园区。比如顺德 机器人产业聚集区、常州市机器人 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吴中机器人产 业园、张江机器人谷等。其中,顺 德区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是该类的 典型。顺德区是全国重要的制造业 生产基地,其所在的佛山市是全国 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 点,具有庞大的制造业转型升级需 求,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空间。顺德区机器人制造产业 集群依托顺德区智能装备产业优势 和智能家电、泛家居产业的应用市 场优势,已形成包括上游核心零部 件、中游机器人本体、下游机器人 系统集成等研发、制造企业构成的 比较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集聚了美的库卡、博智林、大族机器人、 埃斯顿、中设机器人等企业。苏州 市吴中区集聚了汇川技术、绿的谐 波、科沃斯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 家用服务机器人龙头企业。2023 年, 吴中区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成 功入选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 群。

三是打造平台载体集聚创新要 素和产业资源形成的机器人产业园 区。地方政府通过打造平台载体, 完善基础设施等要素保障,汇聚产 业创新资源,打造机器人特色产业 园区。通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配套,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 主体的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持续提 升园区企业吸引力,构建政产学研 用产业生态。该类型园区主要有松 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余姚机 器人智谷小镇、中粮(福安)机器 人智造产业园、香河机器人产业园 等。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 产业化、创新服务平台载体、产业 地产企业投资等带动形成的产业园 区。其中,以创新团队引领驱动的 典型案例是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 基地。松山湖机器人国际机器人产 业基地于 2014 年由香港科技大学李 泽湘、高秉强教授,长江商学院副 院长甘洁教授等联合发起,在广东 省和东莞市政府及松山湖管委会的 大力支持下,基地通过连结内地、 香港及全球高校、研究所、企业、 上下游供应商等资源,打造机器人 及智能硬件生态体系。

一是以机器人龙头企业布局 形成的产业园区。基于城市规划和 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机器人龙头 企业布局为突破口,通过外引内培 引导优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打 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比 如,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沈阳新松 浑南智慧产业园、芜湖机器人产业 集聚区、青岛国际机器人产业园、 金桥机器人产业园等,主要是通过 外引内培机器人龙头企业,带动产 业园区专业化、集聚化发展。上海 市宝山区把握上海发那科规模扩张 需求,推动上海发那科 2010 年在 顾村工业园区建立工厂。2012 年 9 月顾村工业园区成为经上海市经信 委批准成立的全市首家机器人产业 园,并在 2014 年纳入张江高新区宝 山园,成为上海首批转型升级试点 园区。上海机器人产业园区积极吸 引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入 驻。对外积极引进,吸引全球智能 焊接龙头企业伏能士等智能制造龙 头企业入驻;对内创新孵化,培育 了如汽车智能装备制造商鑫燕隆、 智能搬运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快 仓智能等机器人集成商。2018 年获 批授牌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 市机器人研究与转化功能性平台, 共性技术支撑能力进一步夯实。沈 阳新松浑南智慧产业园是沈阳新松 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于 2011 年 12 月开工建设,2017 年 10 月正 式启用的产业园区,是我国规模最 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主要集聚沈 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等机器人龙头企业。沈阳新松机器 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机器 人产业化基地,产品涵盖工业、洁 净(真空)、移动、特种及智能服 务机器人等。机器人专题: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经验及建议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