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

偷闲于珠海华发商都C馆三楼之〈阅潮〉书店看看闲书,不经意间遇见了,瑞典人林西莉所著之《古琴》一书,好奇之下便细细的品读一番,以作此文用以自勉。

林西莉先生在七八岁时她从母亲那里得到了一个珍贵的礼物,一把粉红色的中国伞,上面还有奇妙的中国字。这是传教士从遥远的中国带回来的。老师也常跟他们提起,世界上还有中国等其他国家。多少美好幻想和童年的好奇都寄存在那把美丽的伞中,至今她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它

从此,林西莉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到北京

在五十年代末林西莉就跟瑞典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老师学习汉语。

1961年,28岁的林西莉第一次见到中国古琴。那时她偕夫婿定居北京两年,并到北大继续学习中文。与此同时,林西莉在中国音乐学院开始学习古琴。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林西莉师从古琴大师王迪。两人亦师亦友的融洽关系,使得林西莉对古琴的掌握和理解都有了质的提高。

几十年的古琴生涯,让林西莉对古琴的了解深入其中。直到现在,林西莉每周都会在家用六十年代老师们赠她的明代古琴“鹤鸣秋月”弹上一曲。

一个童年时种下之兴趣,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爱好去实践这样的人生多有意思。用心坚持吧,也许有一天爱好会变成事业。

孔子操琴解兵难

历史记载:曾经孔子游学,在途中正给学生们上音乐课,却遇上楚、吴两军开仗。一伙乱兵游勇把孔子师生团团围住。面对着执刀持枪、暴躁肃杀的士兵,孔子镇定自如。他从容不迫地继续讲解乐章的和谐之妙:『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一边讲解,一边操琴示范,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就连那伙围困孔子师生的士兵倭寇,也被其宁静的气氛所感染,煞有介事地倾听起来。结果,那些士兵在孔子讲完课后,还护送孔子他们一行上路……

孔子平生『无一日不歌』,

科学实验证明:音乐可驯服野兽,也可改善人心。

真可谓:

乱军听礼乐,肃杀气顿轻。乐清理德正,调理暴躁兵。琴为护法神,匪贼变如宝。

孔子操琴解兵难,

仲尼习琴师敬佩,

琴声频频沁心肺。

俗人赏乐听音色,

圣人操琴透智慧。

曲调声声呈其象,

文王操中寻厚德。

--摘自吴慎著作《音乐创造生命奇迹》

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居士谈古,若无古琴,新者亦须壁悬一床,无论能操是否。纵不善操,亦当有琴。

知音一曲百年经,

荡尽红尘留世名。

落雁平沙歌士志,

鱼樵山水问心宁。

轻弹旋律三分醉,

揉断琴弦几处醒?

纵是真情千万缕,

子期不在有谁听?

(爱就好好的去爱,用心吧)

妃子笑于珠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