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7

听了特级教师程翔的一节公开课,为他课堂的真实而喝彩。这是一节文言文新授课,讲的是王安石的《伤仲永》。课堂上,程翔老师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初读课文一自主学习一合作交流一质疑释疑一翻译课文一提炼主旨”。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激励者、解惑者。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释疑之后,课堂稳妥地进入翻译环节。此时课堂已近尾声,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在此时设置一个展示环节: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一般会挑选成绩较好的学生站起来翻译,借以展示前一阶段的学习是高效的,教师的组织引导是得法的,整节课是成功的。但程翔老师没有这样做,不仅没有,他甚至还有点跟自己“过不去”。他叫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翻译得很流畅,听课的老师都在领首称赞。而程翔老师却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的书,打断了他的翻译,对他说:“你先坐下吧,你翻译得太流畅了。”太流畅了也是缺点?这不正好可以印证前面的环节是成功的吗?这不正是授课老师求之不得的吗?不,程翔老师不这样认为,他说:“你的流畅来源于你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这笔记是课前从翻译书上抄下的,对吧?这样读固然流畅,但反映不出来你真实的学习情况啊。”那个孩子的表情我没有看到,但我看到了程翔老师课堂的表情一一真实。这一刻,我猛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外国教育专家观摩中国小学课堂,课堂上,老师讲得很精彩,学生的回答更是一个比一个精彩。下课后,大家都在赞叹,认为这样的课肯定能赢得外国专家的首肯。但谁知,评课时,外国专家却耸耸肩膀说:“既然学生都会,这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理所当然是暴露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只有真实地、完全地暴露,老师才能适时进行点拨,这个过程尽管艰难,但正因其艰难,学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从不懂走向懂,从不会走向会。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抛开资料,用思考去咀嚼一个个文字,让一个个文字在咀嚼中鲜活起来。如果仅限于把参考资料上的翻译抄写在书上,那只能掩盖学生理解的真实状况,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课堂的虚假化和肤浅化。为程翔老师喝彩,不仅为他的教学技术,更为他课堂的真实。真实,是课堂的生命;课堂,因为真实而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