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点击上方立即收听



之前知乎上有个问题:“独处时做什么更能让我们脱颖而出”?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做正确且能让你有延迟性满足的事情”。


图片


吃垃圾食品、看搞笑视频的“即时满足”,带来片刻快感,过后会空虚无聊;


只有读书、运动、独处这样的“延迟性满足”,虽需要耐心才能看到成效,却能带来经久不息的幸福感。


一个人最好的活法:迷茫时读书,焦虑时运动,独处时蓄力。



图片


被誉为知性美女的杨澜是个热爱读书之人。


她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谈读书的好处:


读书会让你的头脑一直处于一种新鲜的状态,其实是非常好的自我保鲜。


她年轻时在正大综艺做了四年主持人后,便决定去国外留学读书。


留学归来后,又选择加盟凤凰卫视,开创国内首个高端深度访谈节目。


自节目开播以来,她采访了上千个人物,按照每个人物提问20个问题来看,她至少已经提出了超过2万个问题。


访谈节目中的杨澜自信大方侃侃而谈,对于名人典故如数家珍。


她丰富的内涵,离不开一直以来的阅读习惯:

在工作中,每次做人物访谈节目前,都会读10-20万字的作品,充分了解每个采访对象;


在生活中,她比较喜欢读一些“闲书”,比如历史书、人物传记、小说、艺术方面的书籍等等。


书籍带来的滋养,让她始终散发着一种知性的魅力。


《格言联璧》中写道:“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大意是鱼离开水就会死亡,而人的心灵离开了书籍的滋养就会精神枯竭。


图片


读书越少的人,越容易在人生的困境中沉溺于痛苦难以自拔。


但读书多的人,却会从书中得到智慧与滋养,从而让生命更加通透明亮。


法国电影《与玛格丽特的午后》,就讲述了一个读书滋养生命的动人故事。


中年男人基曼,常年遭受母亲的辱骂,心中充满迷茫与痛苦。


一个午后,他去公园喂鸽子时,与90多岁的玛格丽特相识并成为好友。


酷爱读书的玛格丽特经常会为基曼读书,并与他交流读书的感受与想法。


基曼因此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内心的伤痕逐渐被治愈。


音乐诗人李健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读书就像精神层面的一日三餐,人要吃饭,那你的心灵,也要不断地给予能量给予滋润。


迷茫或痛苦的时候,请静下来心来读书。


它不光会丰富你的头脑,滋养你的心灵,还可以帮助你更从容的面对人生的得失。


图片


图片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类最好的医生是空气、阳光和运动”。


当你开始热爱运动,健康与活力也会重新爱上你。


写出《100个基本》的松浦弥太郎是知名作家,是个原本不爱运动的人。


在他就任《生活手帖》总编辑的前三年,工作节奏飞快,身心始终处于紧绷与疲惫的状态。


在这样的重压下,他很快患了带状疱疹。


虽然精神科的医生给他开了帮助睡眠的药物,但他很清楚靠药物来改善身体和睡眠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43岁的他选择走出家门开始跑步。


刚开始跑步的他,跑了300米就精疲力尽。但是他想,如果因为这样就放弃运动,自己体力只会越来越差。


抱着这样的信念,他坚持着,一个月以后,他可以跑到1000米、2000米……


在跑步中,松浦弥太郎发现,运动和不运动的人,不光在体力上差异很大,在心态上也截然不同。


正如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老师曾说:


规律性运动,不但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能驱逐焦虑、改善人们的情绪。尤其在汗水的释放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图片


很多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保持着良好的运动习惯。


他们深知,拥有健康的身体与饱满的精力,才能让身体跟得上梦想。


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生前出版70余部学术著作,收集了一万多只跳蚤标本以供研究。


如此高产的他,还会经常去游泳和散步。


坚持运动给了他强健的身体与敏捷的思维,面对工作更游刃有余;


诗人苏轼每天起床一定要跑十华里左右,跑得全身发热四肢舒畅,再开启新的一天。


这给了他乐观的心态,多次被贬却很少怨天尤人。


即使到了蛮荒之地,依旧写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诗句。


正如《运动改造大脑》的作者在书中所说:


如果你已经情绪低落,运动一下就会让心情变好,那种知道自己就要好起来和自力更生的感觉将彻底改变你的心态。


只要养成这种习惯就能大大改善你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外界施加在我们身上的压力,也无法改变命运突如其来的意外与打击。


但是,保持运动习惯却能够帮我们减少压力与焦虑,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的掌控感。


图片


图片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四处奔波,却常常忘记独处的美德。


然而对于演员吴越来说,不拍戏的日子里,她最喜欢用独处来给自己蓄力。


她喜欢阅读,喜欢听蒋勋的节目,还很喜欢拆字节目中对于“忙”和“闲”字的解读:


忙就是一个人心死了,闲就是门里站着一棵树。


她会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最近看的书、在听的音乐,以及回忆起童年时的某次旅行。


对于她来说,只有把柔软留给生活,才能更好地做到把气场留给戏:


花一些时间让自己保留独处的状态,这样才能在创造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有一个新的开始。


近期热播的《县委大院》,让大家再一次见识到她作为演员的气场十足。


纯素颜的吴越戴着安全帽,清晰果断地指导现场工作,一个雷厉风行又心思细腻的干部形象立马就“立”住了。


松浦弥太郎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写过这样的话:


“享受独处的时间,品味自己的时间,既对保持心灵的平衡有进益,也能重整自身。”


和吴越一样喜欢独处的,还有直播助农后大火的董宇辉。


董宇辉从小在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曾经做了多年的英语老师,如今是东方甄选直播间的“餐桌设计师”。


与其他主播不同的是,他总是用一边讲课一边带货,让直播间里带着满满的文化底蕴。


很多人都以为,如此才华横溢的他,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朋友很多。


他却在一场直播中透露:自己是一个“朋友很少”的人。


他说自己以前去参加饭局时,每个人都在高谈阔论,但聊的都是一些没营养的话题。


这样的聊天让他觉得感觉索然无味,通常会选择直接离开。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他看来,与其和一帮价值观不同的人聊天吹牛,白白浪费彼此的时间,不如把时间留给自己用来学习看书或提升自己。


在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前,他宁可通过独处时间来让自己变得更好。


周国平说:


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我。


每天抽出一小段时间来享受独处,也是在给我们的精神与心灵减负。


独处的时光也是自我反思与提升的大好时机,它可以让我们距离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近。


在独处时蓄力,找回自己内在的力量,方能在面对岁月时不忧亦不惧。


图片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迷茫、焦虑和孤独的时刻。


选择用这些时刻做什么事,直接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样子。


作家海伦·凯勒曾经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


“我们应该以一种优雅、积极、善良和乐趣的生活态度过好每一天。”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