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婚姻家庭系    宋存美

 

我的家在云南楚雄禄丰中村的一条水沟边。

禄丰县是楚雄州的大县之一,中村是禄丰县的一个乡,位于禄丰县城以北13公里处,东临和平镇,西连一平浪镇,北与武定县、元谋县接壤。境内最高点五台山海拔2525米,最低点中村小石桥南部河底海拔1592米。全乡总面积301.7平方公里有9个村委会,95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全乡有人口17626人,有9个村委会,95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有13个少数民族。在这样富饶的山乡,距中村乡乡政府的街子100米左右,有一沟清澈长流水的沟边住着的一户人家就是我的家,一个有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和我的家,一家六口人虽然生活清贫但却其乐融融。

我的爸爸在昆明上学后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中村教书育人。他勤劳、质朴、坚强、睿智,为了儿女操碎了心,直至离开我们他老人家都没享过什么福。时至今日与他在一起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小时候,爸爸从教育局调回中村后,除了干好学校的工作,下班后不停的帮助妈妈盘田种地。我们地靠着河边有一小块地,平常种点蔬菜,但每年涨水都会被淹,栽种都不怎么有收成。针对这个问题,爸爸就带着我们到山上砍了几大捆刺树在地边上的一个常年积水的烂泥塘边一排排扎起来,每到雨季就会涨河水,待水涉了泥潭也填平了,一块地就出来了。于是爸爸就带着我们插上秧苗,秋天到了,看着金灿灿的谷穗,全家都乐开了花,因为我们多年粮食都没够吃过,现在终于种出稻谷了,我们可以吃白米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地里种的东西越来越多了,爸爸把他老家的甘蔗苗从川街的小街(当时路不通,坐车、走路一个单边都要两天)把种苗背到中村来栽。第一年就大丰收了。爸爸在地里砍甘蔗,哥哥和我扛到街上,妈妈、姐姐、妹妹就在街上卖,生意好到我们根本就无法供应上他们卖的速度。看着这样的收获,我们晚上去地里守甘蔗怕别人来偷的熬夜辛苦已一扫而光。不仅如此,爸爸还把这些技术传给了村里的其他人,并无偿提供种苗给他们。一年后村里栽甘蔗的人家都丰收了。村里人种的多了,爸爸又去老家带来的山药种,第一年是栽在我们一小块地里,小苗长出来了,我们开始插杆搭架。几个月后开挖了,当时种下去的一点点小山药鼻子现在从深深的沟里刨出来,变成了长长大大的山药,一家人欣喜若狂。爸爸聪明、睿智,用他的才华和辛劳改变了我们的贫困窘境。

由于文化大革命批臭老九,爸爸蒙冤返家了,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爸爸平反了,重新走上了讲台,全家兴奋不已,足足卖了一块地的花菜,收获9.7元,妈妈加了三角钱,很舍得的买了一件的卡外衣给爸爸,爸爸还怪妈妈浪费了。饱经风霜的爸爸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教书育人。教委领导识才,看到爸爸的闪光点,把他调到禄丰县教委上班了,不久就委以重任,几年下来爸爸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妈妈却因爸爸蒙冤被批斗的日子劳心劳力,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爸爸看到这些惆怅了,内心无比焦灼。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爸爸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工作,只身回到了中村那个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地方,继续着他热爱的事业,不久后,爸爸被任命为中村乡中村小学的校长。为了照顾家庭养大我们,爸爸回乡了。

岁月蹉跎,生活艰辛,尽管如此爸爸没有放弃对我们子女的教育。一个农村家庭靠着父亲那几十元的工资,除了家庭生活开支就是供孩子上学,这在我们村以及附近村是绝无仅有的。爸爸没有给我们压力,他灌输给我们的是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初中时放学了\放假了,爸爸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陪伴我们。每次他总会找出一些很充分的理由让我们心甘情愿的跟着他走。他说给我们讲“火烧赤壁”、“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还发明了好吃的“玻璃汤”等等,大家听着、馋着,我是口水长流。然而“玻璃汤”就是一碗清水烧开了加上油盐撒一点葱花,喝着这汤一家子笑得眼泪直流。直到现在都回味无穷,只是现在同样的方法再做这个汤,却再也没有以前的味道了。

由于工作变动 我从禄丰去到了双柏,初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小孩才上幼儿园,学校距家又远,每天4趟接送。看到这个情况,爸爸毅然决然的来到了双柏那个小山包上,帮助我接送孩子还做饭,2个县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悬殊很大,但他完成没在意这些。爸爸辛苦您了!我想您能体会到儿女们对您的钦佩、敬仰和爱,谢谢爸爸,我最伟大的父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