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旅游

现在是旅游业的全盛时期,全国各地加起来恐怕有几千个旅行社。这一方面说明群众的生活提高了,人们有了愉悦心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看出旅游成了一大产业,不单是旅行社层出不穷,许多省市县政府也因势利导,挖掘历史名人轶事典故遗迹,加大投入力度,复制、甚至新建旅游景点,作为发展经济的一大举措。每到长假或者旅游旺季,像九寨沟,长城,九华山等旅游胜地,游人如织,拥挤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旅游其实等于受罪,谈不上参观和欣赏景点之美,跟节假日逛街差不多。

图片发自App

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呆腻了的地方去。这句话有点幽默感,但只说了旅游的表像。实际上旅游是好奇心和爱美心里的一种需要,也是劳动和工作之余的放松。曹操的儿子曹丕有篇很著名的文章《典论论文》,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往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确实如此。比如去南京旅游的人总要去雨花台,而一辈子住南京的人不少没去过雨花台。一九六八年居民下放,不少南京下放户说过:哎!下放去苏北了,雨花台还没去过。这就是说离自己越近的东西越不注意,越不放在心上,更感受不到可贵。听人说起外地或者外国哪里哪里如何的好,便加入旅游团去一趟,不去的话心里觉得遗憾。去了之后呢?发现不过如此。所以旅游似乎又成为一种外出游玩的互动。许多人到这个地方来,这个地方人又到人家那地方去。拉动了消费,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每年都有很多中国人去泰国旅游,泰国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中国人去旅游拉动他们的经济发展,所以对中国游客很客气。二0一五年我们去泰国旅游,在宾馆外边遇到一个普通的泰国人,五六十岁的男子。他居然用中文问我:“中国人吗?”我点点头,他突然举起右手,说了一句“中国万岁!”。我听了好感动。

图片发自App

旅游怎么游,很有讲究。其实跟团游很不科学。一个旅游团里的人,文化层次不同,情趣爱好不一。因此每到一个地方,导游是最高领导,带你去啥地方都去啥地方,没有民主,没有个性化。所谓看景点,走走过场而已,赶时间去下一个景点。在旅游车上,导游介绍的并非地方人文历史文化,而是大谈名优特产,诱导购物。抓紧把景点跑掉,余下时间带游客去所谓免税店采购。去年去日本,带队导游不当家了,日本导游成了当然领导。每天从南跑到北,再从北回到南,车程好几个小时。日本导游为了和游客拉亲近,说自己是中国东北人。在车上不停地介绍日本哪些东西怎么怎么的先进,怎么怎么的好。结果有些游客巴不得快点结束看景点,腾出时间购物。回到机场,机场内还是极大的超市,待机时间,游客穿梭于超市之中,又购买大量物品。购物太多,无处安放,再买大包大箱子。我相信了导游忽悠的纳豆激酶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陪同我一起去的孩子也花了几千元帮我买了两瓶。最近看了一个信息,说是为了赚中国人的钱,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故意设免税店欺骗中国人,免税店的商品价格比他们一般商店贵多了,而且有很多假货,保健品当药卖。


图片发自App

值得提倡的是自驾游。有条件的全家人开车出去,爱怎么玩就怎么玩,不受导游限制和忽悠。可以放松心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探讨异地人文历史趣事,品评不同的风俗习惯,欣赏祖国秀丽之山水。

也可以自行组织成员旅游。比如同学、同事,几个人一起出去玩,品味、情趣、爱好相投,这种旅游才有意义。退休之前,我曾经参加一次在宁波大学举办的研讨会,会余时参会人员一起去了奉化溪口镇和雪窦山。汽车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行驶,两旁是连绵不断,高低错落的碧绿的山。太美!美得使人醉。溪口镇前面是条有名的剡溪,有五六十米宽,水不深,清澈见底,溪底鹅暖石清晰可见。我再一次感到醉了,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禁不住吟诵起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我觉得旅游应该有所得,见到想见到的,有不虚此行的感觉。真正起到愉悦身心,增长见识,从自然之美感受到生活之美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话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