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0820/速记——读《王慧文的清华产品课》(五)

说完A曲线的网络效应,剩下的就是B和C:

作者这里的表达是综合的,“规模”指代什么,是要视情况而定,视什么更重要而定 —— 这个在后面我们可以辨析一下。

B这条线是淘宝,每多一个用户淘宝都能接纳,淘宝就增加一点价值,但用户和用户之间没啥竞争,所以淘宝的价值是随着规模线性上升的。。。这解释了很多问题,淘宝做到今天它的竞争对手是在变多的。。。

再看C曲线,随着规模的上升,规模到了一个水平后规模效应的增长变缓了,常常是有一些副作用出现了。。。

哪些生意有C曲线的规模效应?有这样曲线的生意一般具有“双边网络且同边负效应”,外卖和淘宝是比较典型的双边网络,它不是完全节点的网络,但不见得所有的双边网络都存在同边负向效应,例如淘宝的供给非常充分接近无限供给,一个用户买一个商品不会影响另一个用户的购买,但你打个车对旁边的人就是有影响的,司机端也是一样,单子被抢走了就没了,所以打车就是双边的同边负向竞争。

外卖的规模效应比打车稍好一些,毕竟外卖的同边负效应比较低,商家的服务能力弹性大,配送员也有比较强的拼单能力,但是外卖跟京东比规模效应就弱些。

再看外卖,尽管美团外卖今天做得这么辛苦这么努力,但饿了么也挺大,而且应该会长期共存,就是因为外卖的规模效应不够强,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定位是非常同质化的, 它不像微信和QQ是差异化关系,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是同质化定位情况下比拼服务体验指标,比如配送时长、商家数量、客服体验等,在这种同质化经营思路的情况下行业里还有2家就说明了这个生意的规模效应不够强。

可以看到,这里描述的横轴,“规模”,实际是用户数量 —— 在这个维度下,还是需求侧,和“规模效应”没啥关系:

- 美团、淘宝、京东、打车等,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看,都是双边分别聚合供应和需求,自己成为了平台,所谓“双边网络”

- 而为什么淘宝、京东、拼多多等是B曲线,在作者看来是供给接近无限,规模随着用户规模不断增长

- B曲线的供给接近无限,就意味着商家的竞争接近无限,难怪要被平台收割,收割到受不了,就一定会出现其他平台来竞争

- 还是B曲线,需求侧没有挤迫效应,可以参考《经济解释》中海滩的例子,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于用户是“共用品”了

- 至于京东、淘宝等什么自营,什么用外部商家,才是真正的规模效应、范围经济的问题,随后来看

- 打车,在不能拼车的情况下,而且司机的供应无法达到无限制供给、也不可能达到无限制供给,就出现了“同边负效应”,而且是供需双侧,都有负效应,高峰时期更加厉害

- 外卖稍微好一点,因为可以拼单,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

- 更学术一点来看,B和C本质是一条线,B其实就是C没遇到天花板的前一段、或者是C起始的部分 —— 但这个只是具有学术上的意义,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的生意是B,有的生意是C,是由生意的本质决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从信息流 + 商流 + 物流(暂时不考虑现金流)的角度来看:

- 以上提到的这些“双边网络”的“平台”,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构造了以App为核心的信息流,引导了用户的消费商流,但是要以物流来匹配

- 三者取代的,都是以往的线下消费,但是取代的方式、品类不同 —— 是产品的本质、或者说是人的需求,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满足到什么程度,决定了从曲线的横轴来看,也就是从用户规模来看,什么时候开始弯曲

进一步的分析中,作者用的概念是规模效应的Scope以及参数两个角度:

刚刚说的是曲线的形状,但还没完,因为还涉及到规模效应是在多大的scope里(多大范围内)起作用。

比如说全球型的规模效应,就是在中国和在美国有一个用户都会产生正向的用户体验;

如果是一个城市型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你在北京有一个商家和在上海有一个 商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城市型的;

有些是全国型的规模效应,有些是蜂窝型的, 蜂窝型的规模效应就终于轮到外卖了,也就是我在清华的占有率能达到90%和北大没啥关系,饿了么一样可以在北大搞到90%的市占率,更不用说国贸了,这就是外卖这个业务的难处,你在一个地方做成了,在下一个地方依旧要打巷战。 。。

蜂窝型的结构带来的问题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是地面巷战。这种蜂窝型或城市型 的生意进攻也很难,就是说即便你是领先者,要进攻对方的优势区域也要逐个蜂窝进行巷战,这就决定了这种生意的发展周期很长。

还有一个是规模效应的参数,也就是说即便是线性增长,我的斜率也可大可小,即便是指数增长,也有参数大小。所以即便曲线看起来相似,scope相似,规模效应的差异也很大。

注意,这里说的还是需求侧,还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效应,还是对需求进行分析:

- 作者说的参数,其实更多的是增长难度、如何增长,举例说的是网络效应

- 从需求来看,打车、外卖,都是本地生活,关键词就是“本地”,那么你物流的范围,最大也就是城市、甚至是县城、村镇等更小的地理范畴

- 打车和外卖的差别,是人的打车出行,需要全城市、所有街巷,所以是城市级别的

- 但是外卖受限于配送时效、范围,以及地理上的分割,地理上分割最典型的就是北京的环路,直接将街区分割,导致便利店的生意都不如上海 —— 所以外卖是蜂窝型的

- 淘宝、京东是衣服、家电等不会坏,能长距离运输的,所以是全国型的;两者,主要是因为对于运输的要求,产生了差异化定位的空间 —— 衣服随便摔,家电总不行吧?当然衍生开来也有对产品质量要求、正品要求的不同

- 跑题一下,3D打印是对远方生产、运输到本地的破坏,正如自己做饭是对外卖的破坏 —— 这其中还有其他可类比之处

- 而说到物流网络,不得不提当年,徐新一定要给京东更多的钱,让他烧出来规模效应 —— 这就是如何识别哪些要素的规模效应有多大、更加重要了,而这才是从经济分析角度说的规模效应了

说了很多次供应链“四流”,华泰的这个图很经典: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0820/速记——读《王慧文的清华产品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