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每日一禅】《金刚经》中的十大名句,感悟般若智慧!

      ​《金刚经》可以说是汉地佛教中流传最广的佛经之一。其义理深入浅出,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境界的人,对《金刚经》中的般若智慧,都欢喜不已,都会如法受持。《金刚经》也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般若部经中的无上妙法,以其经中充满般若智慧而闻名。   

《金刚经》虽然只有五千余字,但由于流传甚广,在人们反复的研究与探讨下,经文中被人们广为知晓的名句非常多,今天,就让云来与大家分享《金刚经》中的十大名句,一起来感悟其中的般若智慧吧!   

生其心。   

一个人的心,倘若一直记挂什么东西,那么你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佛菩萨的心,什么东西都不会记挂,所以他们才能超脱物外,洞彻事物的一切真相。要达到这个地步,就要让你的心空起来,什么都不记挂。   

二、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人世间的有些东西,通过等价交换可以得到,但是对于果位,无论你用金钱,或者是地位、名声,都无法换得,你只有去修才能得到。即使你得到了世上的一切,想用来换得佛果,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在如来看来,皆是虚妄。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人世间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个人,要想跳出相的束缚,就只有远离诸相。远离诸相的办法,不是远离红尘,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让心,从各种事物中,跳出来。始终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这样,就达到了“见如来”的资格。   

四、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闻到了佛法,要怎样去修呢?其实佛所说的,也只是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人心所讲的一些事例。虽然对修行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境界提高了以后,它就成为了“非法”,就要想办法舍弃掉它对自心的影响。   

五、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佛陀看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中、在虚幻中“演戏”。到了梦醒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存在。但是人还会继续吃苦。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到了将来,你就会真正认识到这一步。才会真正发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六、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后天学到的一种概念。无论是微尘,还是世界,都是在娑婆世界中,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等到离开娑婆世界,就会发现它们的真相。   

七、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挂怀。未来的尚未到来,无法预知。即使是现在,如果你思想中充满各种心念,只会让自己增加烦恼。因此要想跳出烦恼,这三心都不要有。   

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众生与佛的最大区别,就是众生都活在自心“创造”的世界中。由此引出的一切因缘,也是根据人看到事物时的心态来合成的。缘来人则来,缘散人则散。要想离一切相,就要知晓佛的状态。就要让自己,保持无为。   

九、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只是一个名号,他的本性是慈悲。当他看到众生苦,慈悲众生,就要想办法普度众生。在世间的如来,只不过是如来的方便示现,并非真的如来。所以才说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然没有来到,哪里有什么去哪里呢?   

十、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如来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法,是让人不执着于自己所得到的任何东西。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能执着于任何东西,始终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清净状态。许多的话,许多的法,都只是佛陀用以度人的“筏”。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的般若智慧,就无法生发出来。   

很多人以为,聪明就是智慧,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因为人的聪明,容易被自身的各种情、名、欲望所左右,从而对自己的思想产生影响,然后发生变化。佛陀所所的真正智慧,是你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思想中不会掺杂情、名、欲望等等东西。更加不会被那些东西,来左右已经认识到的见解。   

《金刚经》中存在无量的般若智慧,只要你反复诵读,就很容易得到。这种得到,并非仅仅是你对事物有了真实见解,而是它会在你的心中,种下成道的种子。并且,它会在你生命的长河里,一直往修心向善的方向,指引着你,直至到达涅槃的彼岸。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