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人也爱文艺,带着逻辑带着范儿

image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一说到理工科人的印象,不懂潮流、不懂文艺、不会打扮、一本正经,常年与数字为伍、与器械相伴,实验室仿佛第二故乡,大事小事咱得先看看合不合逻辑。理工科的女生,更被认为是不懂情调的“恐龙”。

其实,这只是表象。他们工作的时候沉稳细致、认真踏实,骨子里却是一股文“艺范儿”在蠢蠢欲动。

image

1

曾经有一封清华老师的数学系情书风靡网络:

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圆形,

因为它的离心率永远是零。

我对你的思念就是一个循环小数,

一遍一遍,执迷不悟。

……

爱人是多么的神秘,却又如此的美妙,

就像数学,可以这么通俗,却又那般深奥。

只有把握真题的规律,考试的纲要,

才能叩启象牙的神塔,迎接爱人的怀抱。

说理工人没有“文艺细胞”?难道只有“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一类才具备文艺气质?

枯燥无谓的数字符号,摇身一变成为求爱之作,独特的数学气质,个性,又不失唯美。

2

理工科人也喜欢文字,或钟情诗词歌赋,或偏爱人生哲学,书于他们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像我国植物生理学家、古农学家石声汉,在学术界被誉为“学贯古今、兼善文理、道通中外”的大师级人物,不但精于诗词,更是一位造诣高深的书法家、画家。

image

他的的词集《荔尾词存》,展示和体现了一种“词人特质”和“弱德之美”(叶嘉莹教授语)。他的书法条幅更是作为特藏保存于李约瑟研究所图书馆。

裁制可,

依梦认浓纤。

敢与绮纨争绚丽,

欲从悲悯见庄严,

压线为人添。

对于理科生来说,现实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满纸的符号,就是眼前的苟且,单调且重复,慢慢的便忘记了天空真正的颜色,忘记了世界是怎样的精彩。

而文字,可以打开生活的另一扇门,让他们遇到美好,驻足欣赏。常年被逻辑捆绑的内心是向往自由的,“诗与远方”只是他们丢掉枷锁与束缚的一种表现形式。

3

还记得当初,陈涌海教授一曲吉他弹唱《将进酒》爆红网络,在他的弹唱面前,所有的形容词都是苍白无力的,那种骨子里追求自由,豪放不羁的气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image

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詹启敏院士做客《开讲啦》时,一区琵琶独奏《飞天》技惊四座,完美演绎了科学和艺术巅峰的握手。

image

对于理工人来说,唱的好不好,弹的好不好不重要,他们只是单纯的享受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在音乐中找到不一样的自我。

他们允许真实自我的存在,充分的接纳、肯定自己,也允许自己不那么完美,甚至允许自己出丑、出错,从而活得更为坦然。

4

与其说理工人的才情是一种文艺气息,不如说是一种追求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态度。

一个阳光的午后,寻一个僻静的咖啡馆,靠窗而坐,读书看报,慵懒着一个下午;

播放着高山流水,站在书案前,行云流水的笔尖,伴乐而动,尽情写意人生;

拎一把吉他,三五好友,回廊中、草地上、小河边,肆意感慨生活,弹唱希望;

背上行囊,说走就走,或是崇山峻岭,或是无边沙漠,或是密林叠嶂、古老村落,一部相机,记录所见、所闻,一只秃笔,写下所思、所想。

image

我们喜欢脚踏实地的1+1=2,也喜欢天马行空的1+1=3,一成不变的生活,需要一颗不安分的心去改变。

理性与感性并不冲突,生命如此美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不盲目随波逐流,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生活,理工科人也可以很有文艺范儿。

—The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工科人也爱文艺,带着逻辑带着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