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劳孔的洞穴日记(三)

时间:2019.11.10

地点:某阁

主题:丑人?

今天在《吕氏春秋》上看到一个故事,分享一下:

在春秋战国时期,陈国是一个小的诸侯国,但陈侯这个人国家治理的还不错,人民生活免于战事,可以从事农业生产。陈国这个国家有个叫敦洽雠(丑字同音)糜的人,这个人的额头很宽,长得很丑,脸色呢又是铁锈一样的红,下眼睑跟个帘子一样耷拉在脸上,而他的手臂跟猿猴一样不但长而且还经常弯曲着。

就是这样一个相貌丑陋的人,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避而远之。陈侯这个人恰恰不这样认为,觉得敦洽雠糜很有个性。于是呢,陈侯就让他帮助自己来治理国家,并且还让敦洽雠糜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楚国作为地区性的强大力量,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决定召开联盟会议。陈侯不知道是真病了,还是不想参加会议,就派了自己的心腹敦洽雠糜去参加了会议,并让其带去了自己生病不能亲自前来的歉意。楚王对敦洽雠糜这个人的名字很好奇,就提前先接见了他。没想到敦洽雠糜一见到楚王就出了事。楚王发怒了认为这个陈国的使臣外表丑,言语也丑,是陈侯故意派过来羞辱自己的。感到被羞辱的楚王召集自己的大臣:“陈侯这个人太不知好歹,不知道一个国家的使臣代表自己国家的形象,假如陈侯明知道此人不可以出使反而强行让其出使别国,是不聪明;如果是明知道他不可出使,还使用他,就是侮慢我;陈侯这样的人如果这样辱谩我的话,就不得不去攻打陈国了。”

后来,楚王果然发兵讨伐陈国,三个月之后陈国灭亡。外貌丑陋的人让别人害怕,语言丑陋的人却可以使国家灭亡,对他重视且友善的陈侯把敦洽雠糜置为上宾,直到国家灭亡了还是维持着相当程度的友谊。

于是,《吕氏春秋》的作者总结道:不宜遇合的人却受到了遇合,就必定政教败坏;宜于遇合的人却不受遇合,这就是国家混乱,世道衰败的原因。天下的人民,他们的愁苦辛劳因此而产生。大凡举荐提拔人的根本,第一是心志,第二是做事,然后是功劳。如果这三种情况都不能得到举荐,国家就一定残破灭亡,坏人就都来到了自己身边,自身也定遭到死亡和祸殃。能活到七十、九十岁的,就是很大的幸运了。陈国是圣贤的后代,因为陈侯自己个人喜好而宠信“丑人”,反而害了自己的人民,还因此害了自身,这祸害又怎可能只是殃及自己呢?

评:

丑人误国?吕氏春秋这个故事把敦洽雠糜的言行丑陋作为陈国被灭的根据,还由此得出了君王选拔人才应该遵循的几个标准。可是这个故事似乎有个漏洞,那就是楚王真的会因为陈国的使臣相貌丑陋就对陈国大动干戈,兵戎相见吗?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楚王的行为举止很大可能不是因为陈国使臣的外貌而已,而是楚王早就做好了灭亡陈国的打算。这样看来,陈国国君就算派出相貌好看,言辞优美动人的使臣,照样会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命运。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吕氏春秋》的作者又会因此得出什么结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格劳孔的洞穴日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