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

2011年11月,与M去泸沽湖。正是秋冬交际,蓝天高远,每天开车环湖,看黄叶随风入水,逐日凋零。我们小住了十日,离开那天,远山开始有积雪...M是第一次去泸沽湖,印象还不错。

今年计划再去,M建议我可以接几单,带客人到泸沽湖拍摄,于是我在微博上发了广告。后来,M有两个闺蜜知道我们的计划,决定分别从广州和北京飞丽江,与我们汇合,一同去泸沽湖。

广州闺蜜是熊老师,与M相识十余年,即将四十岁。M想为她拍一组纪念照,只是熊老师只有五天空闲,来回需两天,仅剩三天能在泸沽湖停留。而M小姐义字当头,希望我们能开车接送熊老师到丽江机场。如此一来,时间顿时紧张,我索性推掉客人的预约,决定专心陪她们。

丽江接上熊老师,北京那位却因故不能前来。我们三人,还有哼哼,按原计划驱车前往泸沽湖。

2.

2011年11月,和M在泸沽湖住了十天。到达当天,我在新浪开通这个博客,十天内写了九篇日志。每篇日志都配图,每张图都是风景,没有人像。

我当然乐意为M拍照,但M小姐并不愿意我将镜头对准她。对此我也不去勉强,因为有自知之明,我看过M用手机随手拍的照片,以她的视觉系统,不让我为她拍照,是有着充分的理由。

只是那年,与M在泸沽湖的时间,正是我在认真考虑将摄影作为职业的关键时期。这是艰难的选择,自己无疑更适合以前的职业,回北京重操旧业最为现实。但内心又渴望留在大理,因为这意味着另外一种我向往的生活方式,而留在大理,需有立身之本。对我来说,若能将摄影爱好转换为职业当然最理想...当身边的人不愿意我为她拍照时,我更加看不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我向来都没有虚怀若谷的胸襟,缺乏海纳百川的气度。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面对M对我照片的指责,即便沉默不语,内心却往往恼羞成怒。但她并不会因为我的态度收敛,一贯的尖刻直接。有很多次,M不留余地的方式让我倍感沮丧,甚至想过回北京,再也不碰相机。

日复一日,M的念念不忘,逐渐在我身上有了回响...在她反复的劝导之下,我开始尝试逆光。在她不断的谴责之后,我开始注意人物本身,而不只是强调曝光精准。她 有针对性的给我看一些图片,看了很多,我才开始有意识的调整大而无当的构图。M还给我买了很多摄影书图片集,而直到现在,我还没能看完。

3.

三年前,M的生日,她和熊老师相约南下,专程到厦门找一位她喜欢的摄影师,拍了一组纪念照片。两天前,在泸沽湖,晚上一起看照片,我问熊老师:“怎么样,这次拍的照片有没有比厦门那次更好一些?”我到底还是虚荣,因为熊老师的答案其实已经不重要,在此之前,M小姐让我为她们拍照,并且对我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拍好。”这句话,已经说明一切。

虽说拍出让M认可的照片,是我这两年手持相机的信念。而我为这个信念花费了两年时间,按下了近二十万次快门,但是在终于获得她认可的时候,竟然没有觉得这是终点,反而这才觉得自己站到摄影之路的起点。

直到现在,我依然对自己的照片不太自信,即便这一次的泸沽湖,内心中也有遗憾。在丽江机场送熊老师上飞机,返回大理的途中,我对M说:“等你到四十岁,我给你拍一套,一定比熊老师的更好。”

或许那时候,我仍然对自己的照片不够自信。但以后的照片肯定比现在好,对这一点,我却是有着足够的信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泸沽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