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篇》11,12,13

11,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译: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乘坐殷朝的车子,戴周朝的礼帽,音乐就用《韶》和《舞》,舍弃郑国的乐曲,远离谄媚的人。郑国的乐曲很淫秽,谄媚的人很危险。”

放郑声,远佞人:坚定文化自信。

费孝通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

在孔子看来,治国首先得知道你的国家秉承的是什么文化。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能够掌握中国的语言,学会一两百个成语,在领悟做人道理的同时参透许多中国文化,这些文化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了民族自信和凝聚力。但文化自信并不是文化自满,真正的自信是“我的文化很好,但我也包容并尊重其它所有的文化”。民族自信就像一个人,一再地强调优越感不仅毫无意义,还会让自己变得狭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通过教育,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更多地激发出来,从而使我们社会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推荐书籍  《国史讲话:春秋》。

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

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心存高远,意守平常。

作为一个有大战略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方,也要能够解决眼下的麻烦、远虑和近忧都要能够对付得了。比如经商出身的战国著名商人、政治家吕不韦以“奇货可居”为人生信条,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其未来的发展走向如何,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推算来做好事先的准备。人生是需要看到远方的,面对复杂的社会,许多人会因为各种因素认为眼前的一切就是所认知的一切了,但事实上很多表面假象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拥有长远眼光的人能够分清本质和表象的差别,而急功近利的人往往总是抓住眼前的利益不放,错失了以后更大的机会。人一定要看得更远,只有看得更长远,才会做出更多正确的事。

推荐书籍  《论大战略》。

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

孔子说:“罢了罢了!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

好色是人的原始欲望,也是每个人底层的东西,想打破它确实很难。而好德是后天培养,所以孔子常说“克己复礼为仁”。

你可能感兴趣的:(《卫灵公篇》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