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6

脉法革新,改脉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中医改脉法是通过李昌海老师对传统脉法经典理论进行改造和革新,形成新的脉法理论体系和方法,与传统的中医脉法有很大区别。

    中医改脉法强调单个脏腑的微观脉象、注重单个脏腑的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还注重单个脏腑症状与脉象诊断和单个脏腑微观脉象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改脉法通过大规模的中医临床脉象试验和数据分析,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传统脉法和改脉法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临床实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传统脉法,通常是指中医脉法或者脉诊。改脉法也称为“中医改脉法”,健康的人有了疾病,故其正常的脉象将转变为病脉,若将病脉改变为正常脉象则疾病将愈。疾病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常的脉象转变为病脉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病脉改变为正常脉象、有时候这种治疗方法会非常的迅速。如果我们已经掌握每种疾病发展进程的规律以及最终的归属,选择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进行引导与发展、那么进行恰当的人为药物干预脉象,使其脉象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将创造出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改脉法在现代中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相对其与传统脉法改脉法更加注重单个脏腑微观脉象有着明显的区别。

 传统脉法是以《黄帝内经》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改脉法则是依据对人体脏腑微观脉象的研究成果,对传统理论进行改造和革新,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例如,改脉法强调并且注重脏腑的脉象微观变化、依据微观的变化来指导我们的治疗方法、恢复人体的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脉法以“四诊”为主要诊断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改脉法则关注脏腑单个脉象的细微变化,找到形成病脉的原因、采用升脉、降脉、补脉、泻脉、挪脉、通脉、化脉等形成了更为全面的诊断方法。改脉法还注重结合传统中医学诊断方式,通过对患者的主诉和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为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中医诊断疾病常采用望闻问切、其中切就是把脉、也是中医诊断学中最难的、最抽象的学科、以往脉象流派多注重脉象的整体我们叫宏观脉象。

    如《伤寒论》中: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其中这个脉缓者为宏观脉象、人体有左右手、寸口脉分为寸、关、尺、分布脉象对应、心、肝、肾、肺、脾、肾六大器官、不能六大器官都出现了“脉缓”、总有区别。故而这里的描述与诊断属于整体脉象或者宏观脉象。

     改脉法学术流派注重单个的微观脉象、微观脉象注重单个脉象位的脉象变化、以及单个脉象的细微变化,如故而可以看到患者的鼻塞是二个鼻孔堵塞、还是一个鼻孔、头疼是左边还是右边疼痛。

 传统脉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改脉法则是在李昌海老师的学术思想下发展起来的,更加注重微观脉象学临床实践和微观脉象学研究。改脉法通过大规模的微观脉象用药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传统脉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古代哲学、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气血理论等。改脉法则是在李昌海老师学术思想下产生的,反映了中医脉象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综上所述,传统脉法和改脉法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临床实践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实现个体化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