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t-io从零写一个像微信的IM(01):大背景

用t-io从零写一个像微信的IM(01):大背景

2017年

t-io官方上线

为了演示t-io的能力,在官网上挂了一个网页版的IM

这版IM主要用于”试验”,架构上没做太多周全的考虑,很快就沦为了弃婴。某天,无心插柳地这一版的源代码私下发给了小超,小超把这一版的代码作了一些修改,开源出去了,这就是后来的j-im,j-im在码云上的star数还够可以的

2018年

上海一家公司找我们合作开发一款带IM功能的社交平台,虽然合作并未成行,但这重新坚定了我要写一个完整IM的决心

从这一年的9月开始,每天下班就是研究IM技术、编码实现IM功能

2019年

创作而充实的日子总是一闪而过,时间从去年的9月,一下就来到了今年的10月,国庆请假回家多呆了几天,就是这几天没日没夜的编码,把计划清单中的IM功能基本完成了。这一年,有一个难忘的国庆大阅兵

接下来的20多天,每天都在发动t-io社区的用户测试和体验这个IM

11月1号,一个叫谭信的IM正式上线,这算是我的第三代IM(前两代在哪?在心里,也在t-io社区里,你细细体会这句话)

尽管把部分前端工作外包给了朋友,但谭信总体上算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作品,只有web,没有APP

上天让其去完成一个使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12月,服务的公司进行了战略转移,忍痛解散了技术部。思索再三,连夜“融资”成立了杭州钛特云科技有限公司,将技术部核心员工重新聚焦,计划基于谭信开发第四代IM(就是后来的谭聊)。用张截图怀念一下我们曾经为之奋斗过的牛吧云播

2020年

好事多磨,多苦多难的2020年开始了,新冠疫情让大家不得不在家办公,好在这么多年我们积累了远程办公的经验和工具,在家办公对进度影响并不大

现在已经是10月,我们的产品基本完成,整个过程,t-io社区的许多成员都参与了进来,既进行各种刁钻的测试,又提供合理的建议,这让我们对产品质量和体验非常有信心

知道大家迫不急待地想看看我们的第4代IM了,先上几张图,详细的介绍点击:谭聊产品介绍

下集预告

用t-io从零写一个像微信的IM(02):团队组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t-io从零写一个像微信的IM(01):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