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

[爱心]Day6学习感悟

12.8:

【原文】棘[jí]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sì]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鞹[kuò]犹犬羊之鞹[kuò]。”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有好的本质就行啦,要那些外在的文饰做什么呢?”子贡说:“可惜呀!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文饰反应本质,本质支撑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假如刮掉虎豹和犬羊皮上有花纹的毛,那这两种皮革还有区别吗?”

12.9:

【原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hé]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库储备不足,这可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说:“十分抽二,尚且不够用,怎么能实行十分抽一呢?” 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用度足,国君怎么会用度不足呢?如果百姓用度不足,国君用度怎么会足呢?

学习感悟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譬如谈吐和举止是否得体,讲不讲礼貌,穿着是否整洁。质是指内在,看一个人有没有内涵,有没有丰富的知识学养,道德修养如何。

2外在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内在反映,文和质本身并不矛盾,而是共识。

记得杨澜说过的一句话,没有人愿意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了解你的内在。

举止谨慎,语言适宜,着装得体,都是源于内心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记得有人说过一句话,一个孩子的外在穿着体现母亲的素养,为人处事体现着父亲的教养。

父母也要做好表率,同时内外兼修。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